《沉默》:那一段基督徒被迫害的日本历史

*^_^* 发布于 2017-03-22

原来很久没有看马田史高西斯的电影(上一部搞不好是《无间道风云》!),今次其实亦非冲着他而来,而是最近个人「在非日本电影找日本风味」的奇怪习惯ˊ_>ˋ美国导演改编日本小说家远藤周作的小说《沉默》,戏中又有一群日本演员以时代剧打扮说英语,错乱感简直满分!

说回电影,《沉默》故事背景为十七世纪日本江户幕府禁教锁国时代,两名葡萄牙天主教神父偷渡到日本调查恩师受迫害而弃教之谜,他们潜藏于长崎附近海边及山区时,成为本地秘密教徒的信仰中心及精神支柱,但也目睹教徒受到各种凌迟与磨难的过程,并证实老师遭受酷刑逼迫而宣誓弃教定居在日本,最后两位神父遭到密告而被捕,一位与同时被捕的几位教徒一起殉教,另一位在历经各种逼迫与刑求之后,为了要让其他教徒免于死难,而选择与恩师同样的命运--弃天主教并长期定居在日本…

撇开宗教认同与社会政治迫害「人言人殊」的灰色地带,电影成功带领观众进入一个充满矛盾无奈的历史故事--一个神父如何面对信仰及被周遭环境逼迫、被现实与信仰的矛盾迫到绝境。161分钟,明明配乐不多,几乎没激烈的大场面,有的只是一幕幕酷刑,如斩首、海葬、穴吊…几近空灵的场面,却冷冽地呈现日本幕府政权对基督徒的思想迫害。

另外有关传教士的思辩也很有省思空间,究竟那群为基督教殉道的日本农民,他们真的相信理解基督教义吗?还是只相信没有贫苦的「天国」想像?幕府政府以农民性命迫传教士弃教,在「坚守教义」及「拯救生命」之间应如何选择?据说马田史高西斯旧作《基督的最后诱惑》就有为犹大平反之意,把他说成被耶稣说服去做出卖他的丑人,成全耶稣被钉十字架感动世人的犠牲壮举,片中的耶稣更说受死犠牲容易,做丑人被万世诅呪艰难云云…某种程度上,《沉默》继承了马田史高西斯这一种思想体系。

演员们皆很称职,除了主角几位美国演员之外,日本演员表现亦很突出,虽然不明白为何衣衫褴褛的日本农民英语都不赖(纵使有日语口音),饰演奉行所通译的浅野忠信英语口音最为纯正(虽然表情仍然令人想到壮大,哈),饰演筑后守的尾形一成英语及气场也很强(为什么老是打错他的名字=.=),小松菜奈收起时装的迷离魔性,演一名「相信天国近了」的农女亦令人惊艳,但无论就角色本身还是演员表现而言,皆可圈可点的是饰演吉次郎的洼冢洋介

故事中的吉次郎彷如「犹大」不断出卖(弃教),却又常常为自己的行为忏悔愧疚--天天嚷着要告解,每次却又为丁点利益出卖信仰,踩基督徒图像(踏绘)、吐口水亦没半分犹豫,比起一心殉道,朝三暮四的出卖及忏悔,才更符合人性。由于电影情节安排关系,吉次郎每次出现皆像乱入,甚至变成某种笑位,为严肃压抑的剧情起调剂作用(明明不是喜剧),洼冢洋介略带点日语腔的英语更能增添喜剧感,令观众对吉次郎的懦弱及背叛产生共鸣。

据说《沉默》在美国备受冷待,个人觉得这种虽然满口英语,却说着异乡(日本VS基督教)哀愁的电影不可能是荷里活的主流,但无论有没有宗教包袱,观众也能透过电影认识这段被迫害的日本历史,从而对现今社会各种「被思想迫害」的压力有另一种反省,电影很有意思,亦很值得细味。

转载请注明源自 每日美剧 www.meirimei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