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先生的秘密》一部侦探本质的文学题材电影

电影癡(苏士尹) 发布于 2019-06-05

还没时间读完原着,但看电影的过程,真心觉得,可以把一部小说写成文学侦探文,真的很妙!而且法国人拍起这部电影,以严肃的文学精神带着幽默的态度,由内而外的嘲讽起文学市场,真是绝了。

话说试片当天,电影癡记错时间,迟了十分钟入场,刚好从电视节目正要访问作者遗孀开始,后来补了前面,但觉得从这里开始的悬疑性更强,让人更想探究到底是谁写了这部小说?还是书评过度揣测?

说到揣测作者,史上也有公案,知名的莎翁也遭怀疑不是一位创作者,说这么多隽永的作品不可能出自同一个人的手;而台湾在那个没有着作权管制的年代,同个作者的名下挂了不同作者的作品。

那日与作家前辈聊天,聊到每个写作的人都有自己的语法与口吻,而这正是《亨利先生的秘密》这部电影探讨的重点之一,引用了如果是莒哈丝(《情人》《印度之歌》《孩子们》)写信给女儿内容会是什么、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他的购物清单一定不同凡响,而作者独有的语法,也是本片中「破案」的关键。

关于创作语法,在另一部电影《天才柏金斯》(Genius)电影叙述1929年美国文坛,传奇编辑麦克斯威尔·柏金斯独具慧眼,先后发掘过海明威和费兹杰罗。一次,麦克斯威尔偶然读了无名作家汤玛斯·伍尔夫的手稿后便爱不释手。电影以柏金斯与伍尔夫交手改稿为题,片中伍尔夫有一回带柏金斯去听爵士乐现场演奏,以音乐不同的形式解释不同的语法,目的是要柏金斯别把海明威和费兹杰罗的标准套用在他身上,亦即,不同创作者有不同的述事方式和语法。

借由「退稿图书馆」,探讨出版、市场与创作之间的微妙关系。原着中一开始清楚的介绍「退稿图书馆」的起源:1971年美国作家查德布劳堤根在他的作品《堕胎》故事中虚构了「退稿图书馆」,1984年作者结束自己的生命,1990年代一位死忠书迷为了向他致敬创办了「退稿图书馆」──布劳提根图书馆Braotigan Library,这座专收出版社退稿的图书馆后来迁至加拿大温哥华(网址http://www.thebrautiganlibrary.org/) 。

原着与电影不同的地方是,分篇章,让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观点和内心戏,所以可以更清楚的读到不同人的观点,而且中文译本译得不错,每个人的叙述口吻还不大一样,而且注译里还夹带了作者的趣味观点,当然也卖弄了他的知识。

回到电影,当书评带着深深的疑惑来到作者的故乡,访创作者的轨迹时,这时会发现,人人都有祕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而且有趣的是,读者读小说时都会把自己带进小说里,套进故事里,是以,很难从那假想的作者的「太太」口中得知谁是真正作者的真相。

而更在访的过程中,慢慢发现,一部小说被读者或说市场「看」到,不是作品本身多么出彩,而是这部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台湾出版界来看,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个真实的悲剧,让社会大众关切这部作品,也让这部作品大卖,当然这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但不得不现实的说,结果就是如此,虽说林奕含的文字创作力强、感染力真的很大,作品本身的价值成了畅销的养分。

而探索谁才是真正的作家这种行为的背后,本就带着「偷窥」的意含,也成了这部作品最迷人的魅力所在。

在电影中,那位隐藏在背后的作者,很清楚的体验到,有没有故事基础的行销操作,在市场上引发的瞩目度的不同,更讽刺的是,后来另一家出版社出了一本小说,主打的行销语言就是「被出版社退稿33次」。

文学,在台湾相对是寂寞的,《叛逆的麦田捕手》(Rebel in the Rye)中沙林杰会问创作的年轻人──如果没有读者,你会不会持续一直创作下去?──文字创作,很重要的一个基本就是,要有写故事的欲望,而且是一直写下去的欲望。

《亨利先生的秘密》是法国电影,很法国的电影语汇,看来让人很舒服的那种感觉,而且法国人看待文学,很严肃但也很轻松。所以带着看热闹的心情看这部电影就好,就像书评家来到一个读书会,结果这个读书会却是侦探小说迷的读书会,而且全部都是女性,她们对于书评口中的文学不怎么在意,更在意的是,用电锯如何杀人和分尸。讽刺意味浓厚,也带出这部文学题材的电影里的侦探本质。可说是这阵子电影癡看到最有意思的电影了。

转载请注明源自 每日美剧 www.meirimei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