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电影】电子情书。

幕后黑手 发布于 2021-09-03

  我只听到我的心跳声。


  你上次给某人写E-mail是什么时候?


  虽然已经是二十三年前的电影,每次想到「电子情书」(Youve Got Mail)我都会先在嘴角勾起微笑,除了汤姆汉克的演技、更因为梅格莱恩的甜姊儿笑容,当年看完这部电影,我脑中只想着,乔怎么能让凯瑟琳伤心?乔是哪来的胆子敢让凯瑟琳陷入那样的冲击?

  这对银幕情侣的化学作用在「电子情书」得到最大程度的催化,也把梅格莱恩的声势催上天际,也征服了当年幼小心灵的我。


  一九九八年,家用网路还在电话拨接时期,我这个年纪左右的男男女女大概都有坐在电脑前等网路连接的经验,不若现在网路讯号随处都有,那时的网路使用以现今眼光来看当然不甚方便,除了得透过数据机拨接、更要注意佔用家里电话线的时间,网路一旦拨通、家里电话就打不通的那个时代,曾一起走过的男女肯定都在心中留有深刻一页。

  尤其在焦急等着上网进入信箱、查看有没有新邮件的人儿心里。


  乔与凯瑟琳就是这样的连结,在网路聊天室认识之后,透过电子邮件展开网友交流;两人都觉得对方言之有物、同感自己的想法,甚至生活琐事的感受也相近,彼此都是成人了,交朋友本来就没什么,可透过网路交到的朋友确实有那么点不一样,这种不熟悉且不知道对方是谁的互动模式,确实是网路实用以来,人们交谊方式的重大改变。


  巧的是,两人都经营着书店,不管是贩卖气氛抑或贩卖梦想。

  不巧的是,两人身边都各有相伴以久的对象,无论与另一半的互动好或坏。


  乔身为连锁大型书店少东,拓点进驻纽约西区的社区街道是公司既定目标,他当然晓得企业化经营的连锁书店要打入这个区域不太容易,住在这里的人们习惯所谓的怀旧人情,铜臭味的书店自然不会是受到欢迎的对象,但企业经营没在怕开拓艰困区域的,乔不认为自己在贩卖知识,书本只是商品,累积一本本的书才能打造他的家业,虽然他也读了很多书、看了各种典籍,但书上记载的知识他觉得只要吸收了就好,书本来就是可以换掉的物品,旧书不淘汰、哪有新书卖?


  跟乔截然不同的凯瑟琳完全不能认同,书籍承载着知识的重量,那是多少前人累积来的能量,哪能称斤论两去卖?何况,还在书店里卖卡布奇诺?书店不就该有书店的模样?连书店都不书店了,经营那种店的人哪能自称是书店老板?

  凯瑟琳当然忧心,她清楚时代正在转变,如她的街角童话小书店早晚得要面对这番冲击,只是没料到冲击来得那么快、而且那么近。

  连,心也是。


  乔为了拓展家业而开书店,凯瑟琳为了守护家族记忆而开书店,两人的处境与观点都谈不上有何对错,只是时代等不了人,现在回头看看当年风行的电子邮件现已被即时通讯软体取代,每人每天透过即时通讯软体做的联系远比电子邮件还多,曾经是某人坐在电脑前小鹿乱撞的期盼,而今竟是一秒已读不回的冷酷。

  可我真觉得,写信给某个人,是一种情谊流动的真实。当然,电子邮件仍比不上亲手信的扎实。


  我也曾经跟网友天天写信聊天,在那个电脑上的即时通讯软体还在发展的年代,写电邮是最能累积情感的方式,也因为走过那段时光,我的电子信箱里依然保留着许多当年;后来即时通讯软体跳了出来,很快就取代了电子邮件的联系方式,从此电邮变成商业广告的最爱,而实际还在透过电邮联系的人就愈来愈少了。


  我不确定凯瑟琳与乔如果晚个五年才在网路相识,「电子情书」会不会因而改名?但更庆幸他们在世界还未发生巨变、情绪依然单纯的一九九八年相遇了,也才让汤姆汉克与梅格莱恩能合作拍出这部经典,单纯的期待在片尾迎来观众最希望看见的结局,即使知道故事一定会这样演,依然感动不已。


  那种让人听不见纽约街头声音的迷茫,是最美的瞬间。



  电影名称:电子情书(Youve Got Mail)
  正式上映:1998.12.18(美国)

转载请注明源自 每日美剧 www.meirimei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