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Travel Things Museum旅物博物馆──那些旅途中不起眼的伟大

影山潮 发布于 2021-09-28

几百年前,富人们将自己从各处蒐集而来的珍宝成列于家中的搜奇柜或奇观房里,展示于访客以炫耀自己的能力与品味,是为博物馆的雏型。十七、十八世纪起公共博物馆开始在欧洲出现,虽名为公共,但并不代表大众可以随意参观,珍宝面前的位置依旧只保留给上层阶级,相较于已经把博物馆融入生活的现代,凭借身份才能走进这座知识大门的情况真是难以想像。

但当博物馆不再设限、对每个人展开欢迎的双臂后,真的就可以因此进入大众的生命吗?

无奈很多时候,那面隔住民众与展品的玻璃就隔出十万八千里。展品很重要,都是世界的瑰宝,但对于没有先备知识的人而言,完全脱钩于生活的文物旁如果只有冷冰冰的解说牌,能够欣赏与学习到的依旧非常有限。

到底怎么样的文物可以被收进博物馆?一般人的第一个反应一定会是古老的,要很特别,要在历史长河中有重大意义,要让人眼睛一亮,绝对不会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小东西。

那么为什么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小东西不能成为博物馆的馆藏呢?一趟Travel Things Museum旅物博物馆行让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受全球疫情的影响,旅物博物馆开幕日一延再延,等的季节都更替,终于有机会与这些旅物们面对面。

规模不算太大的展间内都是策展人Jill从世界各地的蒐藏品,摆放的密密麻麻,仔细一看各个区域其实都展现出Jill的巧思:有依材质分类的、有依颜色分类的、有依用途分类的,既然是关于旅物,当然会有依地域分类的。

展品虽多,但完全不需担心该如何下手,进入后会先拿到一本导览手册,里头对展间每个区域的主题、动线都有简单易懂的标示,每件展品出自哪个国家是什么用途也都清清楚楚,明明是生命经验中一点特别意义都没有的东西,如一捲卫生纸或是一包洗衣粉,菜市场里婆婆妈妈的手提袋甚至一副餐具,因为来自另一个国家,结合不同的生活样貌,所呈现出来的气息就完全不一样。多么平凡,却又多么特别。

我想起了同样受到疫情影响的《The Grand Tour》,这档由亚马逊制作播出的节目在疫情开始前旅游世界各地,今年却被迫只能在英国境内拍摄。共同主持人之一的詹姆斯梅接受媒体访问时提到,在英国拍摄节目并不违反世界旅游的初衷,对于世界不同国家的人而言,英国风景也是外国风景的一部分。

世界各地随处可见的物件,像是茶壶、扇子,因地域不同而有了不同的样貌,宽阔了我们既定认知中的样貌;身为台湾人的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菜瓜布、碗粿餐具,对台湾以外的人而言是摸不着头绪的新奇物品,同一个场域里,我们也从他们的熟悉中,学习到有配乐助兴功能的酒瓶及让人误以为是鞋子的木勾的使用方式。在这之前,我以为所谓的旅物博物馆会是以私人经验为主,以个人的旅行意义解释每个物件。但并不是这样,Jill让旅物们单纯当它们自己,给出个空间让整个世界一同相遇后融合,以引子的形式吸引相同背景的人前来,互相交谈,分享后化为自身养分,我相信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身为一个热爱旅行且痛恨跟团的人,从这些旅物身上得到的是超乎想像的丰富。我想那就是生活,都不是跟团旅游到被指定的地点用短短的时间看被指定看的东西后可以得到的一个地方最基本的样貌。因此我开始思考旅行的途中到底要看些什么。以往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带回一个以地方特色设计来专门卖给观光客的纪念品,从博物馆离开后,我发现或许那些最平凡无奇的事物才是最好的纪念品,因为那被刻成生活样貌的普通,才是旅行中最值得的部分。

 

博物馆中有趣的不只是陈列架上的展品,商店也是。旅物博物馆也有自己的商店,卖的是Jill在旅途中发现的新奇小物。Jill解释,这整个博物馆与商店都是流动的,Jill会持续在世界各地发现新东西,现在陈列架上的展品可能也有一天会出现在商店中。

Jill说整个展期他都会在现场,请与他聊聊,分享他对于旅行的热情,像我依样有如被醍醐灌顶般得到丰沛的灵感与自省。

 

Travel Things Museum

921102周一到周六早上十一点至下午四点在伦敦Brixton Tate Library展出。免费入场。

转载请注明源自 每日美剧 www.meirimei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