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的交响曲

夏蒂蒂 发布于 2017-03-28

电影有所谓的版本比较,音乐也是。举例来说,卢贝松的法国版《霹雳煞/Nikita》,怎么样都比美国好莱坞版的翻拍好看。瑞典版《龙纹身的女孩》,虽然男不帅女不美,比不上美国导演大卫芬奇的暴力美学与紧凑叙事,但就是原汁原味的千禧三部曲,充满北欧的冷冽萧索与社会主义。

 

昨晚听彭广林老师介绍马勒第一号交响曲《巨人》,播放了不同的版本聆赏,在不同的指挥家手里确实有不太一样的诠释,其中关键在于观点,是否掌握到作曲家在每一乐章所欲传达的精神。就拿最难改编的张爱玲小说好了,在关锦鹏和李安导演的手里,对于原着文字的言外之意就有不同的解读。

 

马勒这一生总共写过九首交响曲(第十号未完成),由于演奏编制庞大、曲式繁复,外行者如我一时三刻难以趋近。没想到第一号交响曲如此平易近人,几个乐章听起来带点异国民谣风,竟有欧美电影配乐的熟悉感,让我想起去年的东欧行,在捷克近德国边境,一座盘踞在高岗上的城堡Karlstejn(卡尔斯坦),远望城堡外的波西米亚森林,中古世纪的骑士传说在脑中浮现。

马勒第一号交响曲《巨人》共有四个乐章,用各种乐器来模拟大自然的声音。从第一乐章的大地初醒万籁俱寂揭开序幕,杜鹃啼鸣、溪水潺潺,充满了田园风光的恬静喜悦;第二乐章有浓厚的民谣风味,如圆舞曲的三拍律动,热力四射;第三乐章由低音提琴演奏一段儿歌《两只老虎》的小调变奏,低回着葬礼进行曲的庄严肃穆;最后来到第四乐章的磅礡激昂,大自然的狂风骤雨猝不及防,相当戏剧性令人血脉喷张,而后能量不断累积向上攀升,达到马勒所指示的「最高度力量」后,如21响礼炮结束了整首作品。

 

除了第一号交响曲,个人非常喜爱那部由义大利导演维斯康提的《魂断威尼斯》,作为电影配乐的第五号交响曲。其中第四乐章(小慢板)是最著名的抒情乐章,旋律时而深情时而柔缓,明亮处却暗流湧动,绝美得让人心碎。电影中那位对生活失去热情的作曲家(维斯康提影射马勒),在波光潋豔的水城威尼斯邂逅了俊美无比的天使男神,从此陷入深沉压抑的单恋中,但再怎么狂恋也只能到眼神为止了,最后作曲家死在霍乱中,气若游丝地望着沙滩上的美少年。

 

说到这首第五号交响曲还有一个小八卦,《魂断威尼斯》的小说作者汤玛斯曼,据说在聆听马勒的第八号交响曲后,曾激动不已地写信给马勒,除了表达最诚挚的敬意外,让他颤抖狂喜的是,「他在神圣的马勒身上,在他的音乐中发现了同性恋倾向,他感到自己黑暗的激情突然明亮了」,俩人书信往返成为知交。后来汤马斯曼和妻子旅行威尼斯时,途中听到马勒过世的消息,再加上他在威尼斯的所见所感,于是引发他写作《魂断威尼斯》的动机,并于1912年完成发表。

 

音乐真的很奇妙,不同人聆赏有各自的解读版本。就像马勒第五号交响曲原是作曲家写给年轻妻子艾玛的情书,但听在小说家汤玛斯曼的耳里却点燃了隐性的同志基因,来到了义大利同志导演维斯康提的景框下,就成了禁锢压抑的《魂断威尼斯》电影配乐。不论是马勒第一号还是第五号,在阿桑的眼里就像今天的好天气,在住家附近停好车抬头一望,哇~蓝天下的枫叶红得多美丽!

 

 

*演出者:Pierre Boulez &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tlltXMEE80

 

*演出者:Columbia Symphony Orchestra & Bruno Walt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z6qtGl5aLE

 

转载请注明源自 每日美剧 www.meirimei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