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科幻电影的人工智慧还好遥远

ximilu 发布于 2017-04-11

开始对人工智慧产生好奇与兴趣,是源于《云端情人》(Her, 2013)里的莎曼珊(Samantha,Scarlett Johanson 饰演)和《大英雄天团》(Big Hero 6, 2015)里的杯面(Baymax)。这两个电影里的人工智慧,不仅有超越一般常人的反应与聪明,还有不见得人人都有,但人人都渴望的温情与同理心。

.

然而,除了富有感性的莎曼珊、温暖的杯面,还有我们从小就认识的多拉A梦,人工智慧还有另一种骇人的面貌:极度聪明与无情残酷。例如《魔鬼终结者》(The Terminator, 1984)里的T-800,《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里的HAL 9000,《骇客任务》(Matrix, 1999)的史密斯(Agent Smith),还有近期《人造意识》(Ex Machina, 2015)里的艾娃(Ava,由Alicia Vikander饰演)。

.

如此极端的两种形象,不禁让人疑惑到底什么是人工智慧,它的未来是接近于莎曼珊,还是倾向于艾娃?近日,巧合发现一本浅显易懂的入门书,松尾丰的《了解人工智慧的第一本书:机器人和人工智慧能否取代人类?》,刚好帮我解决上述的这些疑惑。

.

。。。。。。

.

显然,艺术、文学、与哲学家,一点也不疯狂,他们根本就是活在未来的天才。难怪,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 1920-1992)会有如此之名言:「今日的科幻小说,是明日的科学事实」(Today’s science fiction is tomorrow’s science fact.)。所以,虽然此刻还无须担心,但是谁知道,或许一百年后,我们真的就得为AI好想进化为人而伤脑筋了。

.

。。。。。。

.

只是,松尾丰说,真正的现实是,就算人工智慧再聪明,还是无法变成多拉A梦,因为机器与人类的最终差异在于身体与本能。缺乏身体,就天然地缺乏某些感知能力而无法学习;缺乏本能,不只没有一套内建的语言学习系统,也没有追求愉悦与逃避死亡的恐惧,因此,许多深藏人类内心的现象与理路,也让机器难以模仿与预测。

.

于是,要让一个装有人工智慧的仿真机器人,与人相当,并且全然的融入人群、与人生活,肯定还得花上好长一段研究路程,人类此刻完全无须过于悲观或乐观。若真想要有个随身相伴多愁善感的多拉A梦,应该还得等到下个世纪才有机会。

.

全文在以下连结:

.

https://sosreader.com/first-book-of-ai/ 

https://sosreader.com/first-book-of-ai/

https://sosreader.com/first-book-of-ai/

转载请注明源自 每日美剧 www.meirimei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