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ngano Nyoni罗戈诺莉亚尼【I Am Not a Witch/你才女巫,你全家都女巫】(2017)

蔡 玮 发布于 2018-03-31
小女孩因为还是儿童,有她不同于老妪的符号价值

撰文/蔡玮
造意者借用了剧场表现的技术,将复杂的政治社会结构变得浅显易懂—我是想到束缚女巫脚色行动自由长长的绳索。后者,自然是一种剧场的象征,正如开场中的一个情境—西方观光客隔着兽栏一样的围篱观赏、替群女巫拍照,也是一种现实的隐喻。女巫若只是观光客眼中的景点要素,正说明造意者接着下来的故事阐述的必要。我不能确定的是,片中的女王是否反应了片中社会世界的现实,或者只是故意将世袭的王室与现代的政府区隔,好借由前者隐喻、并批判后者,我以为这样的可能性不是没有。
小小主人翁没有文化的传承历史,仅仅凭着村民的指控就成为女巫审判庭的被告。当事人在羔羊与女巫之间作选择,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优图上不时出现的「认罪视屏」同一性质。但,与「刑事罪犯」不尽相同的,片中的小女孩「不劳而获」得到了一个新的身份—一个特殊社会世界中的政治巫术场域中的「位置」。有的人利用这个位置,累积个人的货币与物质资本。有的人则像老女巫一样,过着流动农奴一样的劳动改造人生。
小女孩因为还是儿童,有她不同于老妪的符号价值—就巫术的角度儿童的纯真被认为较老人的世故与沧桑更具可信度,这同时小女孩的装束也从村童逐渐变得更像女巫。最后,连她自己都认同自己是一名女巫,比如在当局将天灾的罪责转嫁到她身上时,她企图透过施展无师自通发展出来的法术自救…。或许吧,老妪会成为当局的无偿劳动人口,也是经过同样的路径。
当局「主持」的是建立在一般人与女巫彼此区隔的分类系统—一种武断的「符号暴力」。无论年长或未成年的个人、一般人或被指认为女巫的当事人,都受到同一分类结构的制约。个人因位置的不同,拥有相应制约而成的「性情倾向」与「习性」。后者又再透过当事人(尤其在当局诱导下)的实作,复制、再生产了同样的社会世界的结构。只是,片中当局对自己的角色设定太过于机巧,用于个人与集体贪腐,却又将风险转嫁到被一般人敌视的个人身上。
这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只对身处于同一社会世界里的人适用,随着人口增殖的自然替换,当局拥有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只要他不断地透过巫术审判庭赋予无辜的当事人以女巫的标籤—这有点像政府自己印钞票、或政治责任风险的保单。
当世界面临独裁者回归、异议者遭镇压的势头高涨,本片正好说明了当局稳赚不赔的独特操作手法。甚至,不只是掌权者,就算是一般的播客或作为当局代理人的媒体或个人,当指摘他人、他国是政治「女巫」—比如某独某派某势力,就等于是将(个人或集体的)政治风险转嫁给对方。如何才能让一般人在接受这类讯息的同时,警觉到背后隐藏的「符号暴力决定秩序与正义」的「猎巫」结构,拒绝接受其制约、洗脑,恐怕是造意者透过本片向世人抛出的最迫切、也是最紧要的课题。(蔡玮,20180329你才女巫,你全家女巫,2018金马奇幻影展)
Directed by Rungano Nyoni
Produced by Juliette Grandmont
Emily Morgan
Written by Rungano Nyoni
Starring Maggie Mulubwa
Music by Matthew James Kelly
Cinematography David Gallego
Edited by George Cragg
Yann Dedet
Thibault Hague
Release date
25 May 2017 (Cannes)
20 October 2017 (UK)
Running time
93 minutes
Country United Kingdom
France
Germany
Zambia
Language English
Bemba
Cast
Maggie Mulubwa as Shula
Nellie Munamonga as Police Officer
Dyna Mufuni as Leader
Nancy Murilo as Charity
(Wikipedia)

转载请注明源自 每日美剧 www.meirimei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