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吗?——从科幻电影关心你的身边人
「你,是人吗?」
「不全然喔。」
「不然,你是『什么』人?」
「@#!$%&。」
有一天,我们与人打招呼的方式,或许就不再是「嘿,吃饭没?」因为并非每个人都需要吃饭,有些人喝机油、有些人吃电、有些人吃有机物、有些人吃电也吃有机物、还有些人只要晒太阳。
或许,到时候我们的打招呼会变成这样,「嗨,你是『人』吗?」因为路上行走的人模人样,并非个个都是人(也就是我们现在认为的标准人类)。这些「类人类」与人类是如此相像,让人根本完全分辨不出,「他们到底是人,还是『什么人』」。或许此刻你会不以为然地说:怎么可能!不如,让我们看看下面这段影片:一位 AI 外行的动漫师,从小就有机器人梦想,长大之后,以三年时间与五万美元,竟然做出一个 Scarlett Johansson ,将《云端情人》(Her, 2013)里无缘的爱带入现实。因此,如果有更多的机器人专家同时专注于此,五年之后,会是什么景象呢?
科幻电影里的「幻」字,总让我们以为故事里的世界是种幻想,是编剧的想像与导演的梦想,距离真实世界十万八千里。二十世纪时,我可能真是如此认为,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科技以指数之速,飞快发展,已经不是一日千里可以形容。许多科学家都不约而同地预测,大约在二十一世纪中期,就会抵达人类的科技奇点(technological singuarity)(注一)。
一旦通过 2045 年的科技奇点(Raymond Kurzweil 的预测),AI 的整体发展超过人脑的容量、速度、与成长,外加皮肉的制作技术,已经进步到越过「恐怖谷现象(uncanny valley)」(注二),自此,随便一个机器人或仿生人(replicant)走在你我身边,根本难以察觉。这也是为何《银翼杀手》(Blade Runner, 1982)里的泰瑞公司(Tyrell Corporation)必须透过「人性测试(The Voight-Kampff Test)」来辨别与鑑定人造人(Android)。
然而,并非只有机器人或仿生人长得人模人样,复制人、基因改造人、赛博格(Cyborg)等等,都可能如同你我一般地在路上行走,并且令人难以察觉。想想,或许在二十二世纪,路上「形形色色」来往的行人,不见得都是人,而是「各式各样『类人』的『非人类』」,这种景象好奇妙,也曾经出现在《银翼杀手》与《攻壳机动队》的街景。
于是,这篇文章就是要来介绍「人」。那些已经出现在科幻电影,也可能出现在未来,生活于我们周遭的「形形色色的类人类」。
由科幻故事的推测与想像看来,形形色色的类人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范畴:
(1)纯 AI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与 机器人(robot);
(2)复制人(human cloning)与精致基因人;
(3)生化人(cyborg)和人造人(android, replicant)。
区分「类人类」的基础,则有以下三项简单原则:
(a)形体:类人形或者非人型;
(b)生物性的含量:有机体或无机体;
(c)活动力:活动自如或者无法自行活动。
。。。。。。
【纯 AI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纯 AI 人工智能(无形体)与机器人,都是无机体,前者不具形体也不具行动力,但机器人则具有形体,并且行动自如。
(A)纯 AI 人工智能,是种不具人形的无机体,不是没有行动能力,就是没有太多行动能力。虽然外在行动不自由,AI 的内在却是万能无敌,它是种具有演绎、推理、解决问题、甚至学习模仿的能力的程式系统。虽然不见得能够自由行动,科幻电影里的 AI 却非常「聪明」,经常扮演能够控制全局、改变局势、甚至操控人类生死的致命角色。
在当前的现实生活,AI 人工智能早已遍及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温控冷气、温控冰箱、扫地机器人、智慧型手机、汽车导航、无人驾驶、还有测速照相等等,都是人工智能的一种。
这些单功能的人工智能,乍看好像并没特别了不起,也没特殊到有威胁性。但是,如果把各式各类的人工智能全部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超级大程式,变成「整个城市都在我的程式里」,如此,人工智能的能耐,就会巨大到让人难以掌握与想像。乐观者可能会预见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全面性便利,例如《霹雳游侠》(Knight Rider, 1982-86)里的霹雳车(K.I.T.T);但是,悲观者所预见的世界,则是一场又一场的悲剧,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就是《2001 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里的 HAL9000,口口声声说帮忙,却是冷血偷窥狂外加无情杀人魔。
《骇客任务》三部曲(Matrix 1999, Matrix Reloaded, 2003, Matrix Revolution, 2003)则是另一种悲剧代表,也是一系列「整个城市都在我的程式里」的经典科幻。这是科技奇点之后的世界,AI 早已远远超过人类的能力与想像,形成一种新的电脑统治阶层,不只栩栩如生地创造虚拟世界,还以此操控与吞噬人类。电脑母体能指数地急速进化,但是人类要能进化成为如同未来耶稣的尼欧(Neo),则是机会渺茫。显然,面对全面性的人工智能,被吞噬的悲剧机率,应该是远远高于人类妄想的便利之喜。
继续阅读全文:
「酿专题│你,是「人」吗?——从科幻电影关心你的身边人」
https://sosreader.com/n/filmaholic/5a420906eceaedd6be918da7
https://sosreader.com/n/filmaholic/5a420906eceaedd6be918da7
https://sosreader.com/n/filmaholic/5a420906eceaedd6be918da7
。。。。。。
注一:雷蒙德·库茨魏尔(Raymond Kurzweil)在2005年于《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 When Humans Transcend Biology)一书中,预期 2045 年会是人类的电脑奇点年,那是一个电脑将会以指数成长快速超越人脑,远远将人类抛在脑后的起始原点。如果将人脑设定为1,当电脑的聪明度仍在人脑之下,再如何努力学习,依旧无法超越人脑,就像是1 -(0.1的N次方),还是小于1。然而,人工智能成长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一旦电脑能够深度地自我学习,并且超越 1(人脑),再经过指数型的成长,要凌驾人类便极为轻而易举。例如1.1的N次方,在第八次方时,就超过 2,也就是比人类聪明两倍,如此,肯定非常骇人。这就是库茨魏尔所担忧的奇点临近:由电脑科技连带生物科技点燃的奇点爆炸,将带给今日人类一个更乐观的未来,还是更危险的悲剧。通过奇点之后的世界,令人难以想像,是祸是福无人知晓。
注二:恐怖谷(uncanny valley)现象是种假说,指的是人对于「仿人形象」的感受。人会在「仿人」最接近真人模样之前,却尚未百分百逼真之时,感到有种诡异的恐怖不安。在电影里,卡通人物,要不就画得不够像人,要不就画得极为逼真,若是将近逼真,却尚未逼真,反而会让人有种毛骨悚然的反感。在那即将逼真却尚未逼真之际的恐怖感受,就是「恐怖谷现象」。人类面对机器人亦同。因为目前制做仿人机器人的皮肉技术,尚未臻至完美,于是再美丽的机器人,也总是带有几分诡异的悚然感受,毕竟仿人机器人目前尚未度过恐怖谷。至于恐怖电影,要如何创造恐怖,也是玩弄恐怖谷现象,例如《安娜贝尔》(Annabelle)。
转载请注明源自 每日美剧 www.meirimei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