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社《少年金钗男孟母》-在扑朔迷离间,真情始终跨性别、跨血缘地存在着。

贾亦珍 发布于 2017-04-13

创作社的《少年金钗男孟母》是一出扑朔迷离的戏,角色如此、剧情也如此。

这出戏7个演员5男2女,但两个女演员却大玩翻转性别的游戏,徐堰铃翻转得最凶,她的角色是男性,所以是女扮男装,但戏的后半段这个角色却又要男扮女装,扮演母亲,于是她又变回女性。

另一个女演员吴维纬的角色是女性,但全场一直以女扮男装的样貌出现,扮演的是一个伪装的男性。

而这两个女演员,在戏的后半段甚至扮演夫妻,在观众眼里会形成很错乱、很有趣的一个景象,这对夫妻是两个女演员扮演的,演的虽然是异性恋的夫妻,看起来却像一对女同性恋组成的家庭,但在戏里,她们却是假夫妻,实际关系则是表姐弟,哇!要不错乱也难。

这就很像黄梅调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个女人演的爱情戏,凌波的角色是男性,乐蒂的角色是女扮男装的女性,在戏里她们谈恋爱,但梁山伯爱上的是男装的祝英台,算是一种同性恋,也很错乱。

或许,就是这样的错乱,才让这出戏变得很好看。

毫无疑问,这是出讨论同性恋的戏,但戏里头的同性恋真的都是同性恋吗?很难说。

戏的前半段背景是福建,当地盛行「南风」(男风),也就是有男性之间同性交往的风潮,也盛行在庙会选出美男,并追求这些美男,徐堰铃饰演的尤瑞郎就是当年美男中的状元。

但在福建,这股美男的追逐风,并不能单单用同性恋这样一个名词来解释,在某一个角度来看,它也是男性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有的探索之一。

「男孩子性发展过程中,探索时比较没有界限。」导演周慧玲说:「除了女性外,也会有跟同辈或年轻男孩子身体间的探索。」

以尤瑞郎当时的状况来说,他14岁,当时男性大概到17岁身体就大致成熟,很多在14至17岁间对男性身体有兴趣的男孩,会把兴趣转向女性身上,脱离了同性恋的阶段,周慧玲说:「有些人对同性的兴趣一直持续,有些人玩玩又转到异性恋状态,有些人则处于两者都有。」有人一直是同性恋,有人是双性恋,有人则只是异装癖,当然也有人转回为异性恋。

尤瑞郎是坚定的同性恋,而为了証明这一点,他甚至采取自宫这种激烈手段。为什么要自宫?「因为他要宣示对许季芳感情上的效忠。」周慧玲说:「因为许季芳跟他说,男孩到了17岁就会开始想女人,一旦尤瑞郎开始想女人,他俩就没得玩了。」要阻止自己想女人,把自己的命根子砍了是最直接的方法,能执迷不悔到这地步,也实在令人咋舌。

但到了后半段,尤瑞郎却从同性恋变成一个极度「恐同」的人,千方百计地要阻止他抚养的儿子变成同性恋,甚至不惜效法孟母三迁,一搬再搬,让儿子远离同性恋的纠缠。

上半场的开放跟下半场的扭捏,上半场对同志爱恋的大方追逐,下半场对同志二字的噤声不语,或绕圈子讲话,点到为止,这种氛围上的强烈对比,则是周慧玲刻意塑造的,她说:「要让观众去想,是什么样的文化情境及时空情境,造成如此剧烈的转变。」

《少年金钗男孟母》是复刻经典的一出戏,2009年首度演出,8年后重演,周慧玲强烈地感觉到这8年来时空环境的剧烈改变,她说:「感觉现在在走回头路。」

「8年前台湾社会对同志议题相对比现在友善、更包容,但去年因为要进入立法程序,反而造成对立尖锐化。」周慧玲说:「世界局势也一样,好像又回到冷战时代的敌对状态。」

讽刺的是,这出戏下半场的背景周慧玲设定的就恰好是冷战时期的台湾,8年前首演时台湾及世界还没有什么冷战气氛,现在,无论台湾或世界,都弥漫在冷战的氛围中,周慧玲说:「让人很哀伤。」

(图片由创作社提供,唐健哲、陈又维/摄影)

《少年金钗男孟母》演出资讯

演出时间

4月14日 19:30

4月15日 19:30

4月16日 14:30

4月20日 19:30

4月21日 14:30

4月22日 14:30、19:30

4月23日 14:30

4月28日 19:30

4月29日 14:30、19:30

4月30日 14:30

演出地点:水源剧场

转载请注明源自 每日美剧 www.meirimei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