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权性内幕

蔡 玮 发布于 2017-04-14
韩在林【金权性内幕 The King】(2017)
撰文/蔡玮

赵寅成的痞子励志英雄十分讨喜,外加金亚中诠释的蛮性女友、老婆,保证了可观的娱乐性。权力腐败的狼性场面之浩大,直追马丁·史柯西斯的【华尔街之狼】。看完不得不讚叹韩片追赶好莱坞的雄心与企划落实的完整性,尤其是本片假借【华】片夸张、讽刺的叙事调性,直指迫害历届任内总统的国家检查总署的权力野心集团。后者不仅公器私用、结党营私、炒作舆论,尤其又以勾结黑道最令人发指。司法独立作为权力制衡的核心价值,同时也以保障司法人员的任免作为手段。但司法从业人员依旧是总体官僚体系中的一员。就有经济学家提出小政府与地方分权制,作为制衡政府与官僚扩权的主要手段,而其中又以制定防范政府权力极大化的宪政规则为主要关键(《自由的界限:无政府与利维坦之间》,James M. Buchanan)。郑雨盛诠释的韩强殖检察高层,是个有所本的虚构人物。他透过缜密的政治算计,选择性的办案以打击权力同盟者的敌人,本质上又属于个人性质的租行为。这在具有相对健全的司法人员任用制度的我国,几乎难以想像。但,司法调查左右舆论、选举的巨大潜在力量,即使在三权分立运作良好的美国,依旧成为眼前重大的议题。在我国的情形也是一样。现代经济的发展,摆脱旧时的人脉关系,朝向建立在无个人色彩的契约关系的组织连结,为最关键的转化之一(《经济史的结构与变迁》,道格拉斯.诺斯)。检视舆论拥抱民粹的趋势,又是媒体拥抱山头、缺乏公信力的生态的直截反映。这也使得有心人利用媒体制造对自己有利的公共舞台,成为可能。相对本片中的检调机构的集体营私舞弊行为,在本国仅存在零星的司法人员个人的违法行为,且一般获得相对良好的控制,反而是司法判决的素质严重脱离社会的现实。另外,再从制宪经济学的观点,司法机关自行制定的法律适用的规则,性质与行政单位侵蚀民意单位的职权相同,都是民意不易监督的隐性领域,而有官僚体系权力坐大的隐忧。这些弊端,都是此时司法改革声中引进陪审制度的重要背景之一。从本片造意者透过主人翁之口,明言替民主韩国一名不堪司法迫害、在任内自杀的平民总统「复仇」的角度,又显现韩片在一般媒体失灵的大环境中,实具有相对独立、不倚靠山头之政治运作的超然空间。本国在政治上虽已解严多时,但个人的心理还没有解严,最明显的便是反映在媒体生态与制片环境。美国宪政的奠基者之一佛兰克林曾表示:「那些放弃基本自由购买一点点暂时安全的人,既不值得拥有安全,也不值得拥有自由」(《到奴役之路》,海耶克)。封杀操弄民粹的民主政治毒瘤,关键还在于从个人的心态做起。意即赶走旧时代倚仗、忌惮政治山头的思考惯性,凡事从独立自主的尊严出发,作出公正无私、无政治利益分配考量的判断,替彼此共同的光明远景,开闢一条可行的道路。这点,同时也为本片造意者在剧终时所强调。

(20170414金权性内幕)

转载请注明源自 每日美剧 www.meirimei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