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史特劳斯《阿尔卑斯交响曲》的历程:以管弦乐享乐主义观点(Strauss Eine Alpensinfonie op.64)
理查‧史特劳斯的阿尔卑斯交响曲,构想于歌剧"玫瑰骑士"(Der Rosenkavalier)完成后,但在歌剧"纳克索斯岛的阿莉亚德妮"(Ariadne auf Naxos)后才正式开始写,约花了三个月,于1915年2月8日完成总谱,并于同年10月28日,由史特劳斯亲自指挥德勒斯登皇家管弦乐团首演,这也是他最后一首大型管弦乐曲,虽然名为"交响曲",形式却很自由,每个乐段也有很明确的标题,可能与他过去爬山的经验有关,他称此曲为"崇尚永恒与壮丽的大自然"。
乐团编制不仅是他纯粹管弦乐曲中最大,也是历史上罕见的巨构,为典型四管编制,长笛加上短笛,双簧管加上赫克管,竖笛也分为高音竖笛与低音竖笛,低音管与倍低音管,法国号八支,小号与长号都四支,低音号两支,两位定音鼓奏者,大鼓,小鼓,铜钹,三角铁,锣,风音机&雷音机,羊声器,铁琴,竖琴两台,管风琴,钢片琴,弦乐五部(演奏时会视需要加以分部),这是舞台上的。舞台后方还要十二支法国号,小号与长号都二支,可从乐团编入。还注明若可能的话在高潮处将长笛,双簧管,竖笛数量都增加一倍,实在是怪物般的管弦乐团,演奏者要一百五十人以上,由于花费庞大,并不会经常演出,但能聆听现场,感受巨大的音乐洪流与完整结构,是非常难得的体验。
范例是海汀克指挥维也纳爱乐的现场,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刚开始标题是"夜晚",以很弱的力度,竖笛,低音竖笛,五部各分两部,变成十部加弱音器弦乐奏出下行的降b小调音阶,两支法国号在主音降b,四支长号与低音号则奏出"山的动机"(0:50),此时轮廓还很模糊,然后是低音提琴的滚动与翻搅(1:33)...低音管也加入,逐渐扩展到其他乐器,到短笛与铁琴都演奏"山的动机"(2:58),轮廓终于明显,其他的管乐也像呼应般吹奏,小号更吹出远系调,非常明亮的C大调(3:43),但降b小调的关系大调主音降D还是在,于是退而求其次~由此音等音变换为升C,做为第三级音,管弦乐总奏出不可思议的A大调,做为"日光动机"(3:46),下降音是来自刚开始的"夜晚",但此时已幻化为日出,四支小号的演奏相当辉煌。
另外注意弦乐的半音下降(4:25)~会是曲子美感的由来。 史特劳斯借由绝妙的休止符与等音变换,又将曲子转到远系调降E大调,天已亮了,开始了"爬山"(5:15):
此动机相当积极奋发,抗拒各式转调,终于攀上了第一目标~法国号&长号奏出"山谷动机"(6:53),听到了山谷间打猎号角的相呼应(7:03),共十二支法国号与两支小号在舞台后方吹奏,相当壮观。
然后进入复杂的森林(7:47),突然转为关系调c小调,使用大量管乐的方式让人吃惊,路不好走,但还在努力爬(爬山的动机8:12)...竖笛出现像是鸟叫的声音(9:43),由长笛承接,后来四支全部出动,展开非常美的合奏(10:27),半音下降此时又是美感来源,经过打薄的弦乐不禁让人想起他前一出歌剧"纳克索斯岛的阿莉亚德妮",也出现了像是水流声一样的音乐,然后是"沿着小溪漫步"(13:16),经过一个漂亮的等音变换转调,与低音的半音阶下降,法国号奏出"山谷动机",配合小提琴,木管的下降音阶,鼓与钹的颤音,奏出了"瀑布"(14:05):
下降音阶又由竖琴,钢片琴等承接,加上轻脆的铁琴与三角铁,有如落下的水花,钹的颤音好像水花声...法国号奏出满足感的牧歌风主题,觉得耳熟~这不是布鲁赫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的旋律(14:59)?
然后是"花朵盛开的草原"(15:12),分成三部的小提琴与竖琴的泛音奏出轻柔的音响,进行了转调,到了"在牧场"的段落(16:07),听到了牛铃声(要从远方传来那样的),又回到了爬山开始时的降E大调(17:49),他到了下一阶段,却越走越觉得怪~原来迷路了(18:26)!爬山动机成了一个庞大的赋格,铜管上行的压迫力最是精彩,与弦乐常是下行的音接对抗,好像在奋力找路,却到了冰山(20:03)…实在危险!
山谷动机由小号吹出(20:07),高亢的声音有如陡峭的冰峰,弦乐继之来个更高亢的音阶...低音管也吹出此动机,到了"危险的瞬间(21:26)”,那些断音下降,好像滚落的小石头~登山动机表示他还在努力(21:55),有意从F大调转到属调C大调,长号担负此任务(22:57),终于到达山顶,但刚开始并非很喜悦的,而是先慢下来,回想过程中的一切,这部分以双簧管来表达。
弦乐以C为开头音再度往上(23:53),并以此为动力转到属调C大调(24:56),拿回了遗失已久的东西,六支法国号奏出牧歌风主题(25:19),展现出C大调光明正大的力量,当从转位和弦也进入本位和弦时(27:01),山谷动机也正式归位,并导引到阳光动机(27:17),此时也归位于C大调鸣响,有力表达登顶的喜悦,并饱览山势的壮阔!...
接下来是史特劳斯特有如流水一样的音乐,两台竖琴特别华丽,但C大调也被"滑走"了,向着小调,又靠着昂扬的努力(29:58),想转回C大调,一直没法如愿,管风琴宏大的声响有如警告(30:50),弦乐如同吹起寒风,烟雾垄罩(31:39),时间也到傍晚~该下山了!
下山大致与上山是相反的方向,阳光动机稀薄了(31:59),他觉得孤独,唱起悲歌(32:50),然后是双簧管断奏的水滴声(35:14),这是暴风雨的前兆,加上锣的轻敲(36:53)…夜的动机响起(36:57),四面暗的像黑夜,模仿风声的风音器来了(37:13),配合好像越来越急的雨滴(37:25),震撼的管风琴,也可听到小号奋力吹出的山谷动机(38:20),又好像回到瀑布(38:45),此时应该全部都是大水了…但登山动机仍持续(39:37),还越来越明显,不过暴风雨也不是吃素的~连雷音器都上阵了(40:43)!...
而弦乐拨奏的雨滴此时一反前面,开始变慢(41:10),暗示雨要停了…由铜管庄严吹出"山的动机”(41:49),轮廓又清晰了!此时已是夕阳西下,又唱起之前的悲歌,显得有些哀愁,好不容易才将之昇华,却一直没法立稳在大调,到庄严的管风琴响起,才安定在降E大调(44:41):
开始回想在山顶上的音乐...之前是雄壮威武,现在则温柔缠绵,如同美丽晚霞,在最高点处转调(48:17),并运用半音阶下降的美感,放松下来,还转到小调(49:12),但登山动机不甘愿,还再登了一次,却被黑暗的天色击退,倒回小调,到了夜晚,下降音阶又出现(50:17),山的动机又变模糊了(50:54)...但最后的和弦在降b小调上面,附加了一个全音上的c小调和弦,在一片黑暗中,有什么事将发生?史特劳斯一系列大型管弦乐曲就这样结束了,而当时...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山下凡间,打得如火如荼之际。
这样奥妙的布局,多少有些恐惧失落,但对于聆听者而言,欣赏由超巨大规模管弦乐团,奏出各种自然变化与壮丽景观,兼有紮实的乐曲结构,算是最高级的听觉飨宴,如同登顶阿尔卑斯山那样,无尽宏伟,登峰造极。
文/夏尔克
转载请注明源自 每日美剧 www.meirimei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