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一直被叫错片名的影史经典,原来华人区都上映过!!!

酸碱中和大叔 发布于 2017-07-03

岸三地的华人电影专书,一直有个最大的问题:中译片名错误百出。这自然有因政治情势造成的无可奈何,一般约定俗成外国电影在华人区最早上映时的中文片名即为正式译名,或是根据台湾、香港或大陆的片名并陈,但有些两岸三地通用的片名,以上述通则而论完全不正确,还错得很离谱。

既然已经发生的,无法再扭转,从现在开始纠正回正确的片名,还来得及,且以下资料都有旧时的报纸广告图像为佐证,比错得一塌糊涂的维基百科还要精准,极具参考价值。

今年奥斯卡大片「乐来越爱你」充满对欧美经典老片的怀念与致意女主角另外对男主角提过曾和阿姨一起看过几部老片,包括希区考克执导、由卡莱葛伦和英格丽褒曼主演的悬疑奇情大片「美人计」,此片在北美上映反应极热烈,成为当年最卖座的十大影片之一。以及另外一部同样由卡莱葛伦主演,女主角是演技派影后凯萨琳赫本的黑白老片,这部片把向来走知性、性格路线的凯萨琳改造成任性、冲动的千金,看上了看似拘谨又笨拙的古生物学家卡莱,演出一连串荒唐突梯的笑料。美国上映时,各地反应不一,在旧金山热卖,洛杉矶、丹佛、辛辛那提、波特兰、华盛顿等地也都卖座不错,然而在纽约以及美国中西部大都卖垮,因此在一般的评断中,票房算是踢到铁板,让本来已经被贴上「票房毒药」标籤的凯萨琳,行情更是雪上加霜。

这部片的英文原名是「Bringing Up Baby」,目前一般华文资料多半采用一个不知从何而来、接近直译的片名「育婴奇谭」,真是大错特错,因为片名中的baby,并不是婴儿,而是一只女主角的哥哥寄回老家的豹,所以除了里面的人类大摆乌龙,连动物都在这一团混乱中插了一脚。此片其实在华人区的上海与香港都曾上映过,在香港于民国27年7月放映时,片名叫「小豹媒人」,把男女主角之间因为动物搅和进来产生的奇妙缘分简单扼要表现出来,远比狗屁不通的「育婴奇谭」合理许多。

民国时期的上海是绝大多数欧美影片来华人区放映的第一站,照理应用上海放映的片名为准。偏偏这部片在上海上映也是民国27年,那时上海最大、最重要的「申报」已经为避中日战火转到汉口与香港出报,直到27年的双十节才又在上海复刊,这段远离上海的期间曾在上海放映的影片资料几乎都已难查得,然而这段期间仍有一些名片来到上海,其中就涵盖了迪士尼的「白雪公主」,是迪士尼动画长片首度在上海放映,若非「白雪公主」盛况空前、当年的宣材还有保留下来,今天恐怕也很难得知究竟是啥情形。「Bringing Up Baby」的轰动程度与「白雪公主」天差地远,本来应该是无迹可,不过民国28年的1月11日,此片曾在二轮的「光陆」戏院,重演一天终于找到此片的中文片名应该叫做「春闺风韵」。


二次大战期间,有部由小说搬上大银幕、很特别的以奸夫淫妇为主角的黑色悬疑电影,大获影评人喜爱,票房不错,更赢得多项奥斯卡大奖提名。尽管全部摃龟,至今仍被公认是此类影片的经典。

由于美国上映时二战尚未结束,此时在远东的上海,日本人也已经禁止上海戏院放映最新美国电影,不要说新片,就连重映美国旧片也几乎不允许,上海的观众数年没有看到好莱坞影片,等到抗战胜利,戏院等不及要再次映演美国片,此片就是抗战后最早一批被进口来华人区放映的美国名片之一。

广告中的上海平安戏院,最有名的是曾出现在张爱玲的「色,诫」之中,张爱玲形容这是全市唯一一个清洁的二轮电影院,其实她自己也蛮喜欢去平安看二轮影片。而在天津的光明戏院上映时,片名依然未改,对于还蛮喜欢把上海译名改掉的天津院商,似乎认为上海放映时的片名,就够有商业吸引力吧?台湾在二战后也曾放映此片,片名沿用上海片名,因此这部片毫无疑问中文片名该叫「火车谋杀案」。

默片时期上映的一部影评、票房双双垮台电影,至今却受到后世影评人万分推崇,称之为 不朽之作。据说片子拍了超过85小时的内容,初剪版长达7小时42分,电影公司逼迫到最后公映版只剪到剩2小时20分,导演一直觉得被电影公司搞。后来很多人希望找回被剪去的内容,再度组合为原本的7小时馀原貌,许多片段都已经再也找不到,完整版也成了梦幻逸品。

不知道那时的上海观众有没感觉到自己花钱看的是一部日后在影史流芳百世的奇作???且名震影史的米高梅影业,最早华人区其实是译作米曲罗!! 这当然是不正确的翻法,因为只翻出了1/3、Metro,另外两家Goldwyn和Mayer都没被翻出来。不过米曲罗这译名还又撑了两年,才逐渐被米高梅取代。


第一届的奥斯卡金像奖,有这么一部反映社会现况、令人万分感慨的默片,入围了最佳影片与导演两项大奖。在此要特别提出,首届奥斯卡无论最佳影片或导演都区分成两类,前者分成最佳制作与最独特艺术创作,后者则分成喜剧与戏剧,这部片是提名最独特艺术创作影片,和最佳戏剧类影片导演奖,不过双双摃龟。

尽管如此,并不影响其在影史上的经典地位。导演金维多最著名的代表作莫过于奥黛丽赫本主演的「战争与和平」,虽然这部片不管从各种角度看,既非女主角最出色的作品,也不是导演最精采的表现,更不是这部名着改编最成功的影像版本。若要论金维多最佳之作,恐怕不少影评人都会提到这部默片,是的,一如成千上百类似的例子,今日的中文资料提到它多半采取错误的直译,忘了去考据当年在华人区上映时的片名。

现今大多数所用的片名「群众」,其实大错特错,这部片民国18年在上海放映时,叫做「鹤立鸡群」,有看过片子的人自会明了其背后具讽刺性和悲剧性的意味。在香港上映时的片名更加的辉煌灿烂,叫做「鸦群彩凤」。不管如何,华人区没有一个地方叫它 「群众」。


在上海的广告上还可以见到金维多是名片「战地之花」的导演,这部片当年让米高梅赚进暴利,票房反应好到大出意料,据传是默片时代最卖座的电影之一,也让男主角约翰吉尔勃成为影坛当红小生。

由著名喜剧组合马克斯三兄弟主演的这部电影,台湾可能少有人熟悉却是极受欧美推崇的经典喜剧,当年在美国上映时票房不如预期(但还是全年度美国最卖座的电影之一),比较意外的是影评人大都不爱,过了数十年,新世代的影评人竟然开始吹捧它、目前已被视为影史上最出色的喜剧电影之一,伍迪艾伦就曾经在「汉娜姊妹」大大的表彰了这部片的抚慰力量。上海片商取的译名,很有那个时代的风格,绝对不是现代人猜得到的。

一部20世纪初期问世的文艺小说,默片时代、有声黑白片时代、彩色片时代都曾改编成电影。默片版本在上海初次放映时,叫做「胭脂泪」,一看即知不是太开心喜趣的情节。两年之后在上海重映,改了个片名叫「母之心」,剧情重点益发清晰。原来这故事描述出身不佳的女子,始终有心想打进上流社会,也如愿套牢父亲因破产自杀、富家女未婚妻亦别嫁的公子哥儿,有机会麻雀变凤凰。谁知她的丈夫靠自身努力,逐渐又挤回上流阶层,她却一直没有长进,无法变身文雅贵妇,与丈夫感情日渐冷淡,彼此唯一共同点是都很疼爱独生女儿。

眼看离婚在所难免,她只要求让女儿大都跟自己生活,丈夫也回头与已成寡妇的旧未婚妻终成眷属,和前妻所生的女儿偶尔到家中作客,现任妻子也视若己出,尽量给孩子安逸的成长环境。女儿总算长成亭亭玉立的佳人,也和俊秀的上流少爷互有爱意,亲生母亲却因故成为公众笑柄,严重危及女儿的婚事。为了让女儿如愿嫁给心上人,母亲忍痛将之赶回前夫身边,装作自己开心要追求第二春,不想带着拖油瓶,其实是不希望女儿因自己被未来婆家排斥,却没人知道其一番苦心,除了前夫的现任妻子。在对方帮助下,她站在铁门外,看着屋内正举行婚礼,前夫的现任妻子故意把窗帘拉开,好让她能够见到女儿披上婚纱的模样,她看得心满意足,被不知情的警卫驱哩,她一边离去,一边淋着雨,尽管脸上是欣慰的笑容,银幕下观众痛哭流涕。无论是默片版或是有声黑白片版,都是当年全美最卖座的电影之一。彩色片版虽找来红牌女星贝蒂蜜勒主演,美国票房普通,台湾也并未上戏院,诡异的是连版权录影带都未推出。

最被推崇的有声黑白片版本,让女主角芭芭拉史丹妃入围了奥斯卡影后,演长大后女儿的安雪丽也提名了最佳女配角,上海上映时片名也很简单明了,就叫做「慈母心」。

转载请注明源自 每日美剧 www.meirimei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