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最好看的电影《敦克尔克大行动》
电影癡(苏士尹) 发布于 2017-07-19
而我们不是英国人,也没深入全面了解二战,「敦克尔克」对大部分的我们来说,诚属陌生,而一个「大撤退」行动,兰诺导演说影响他甚大,实在太好奇这是怎么一个事件,直到在大银幕上看到,不得不说,大导演就是大导演,一出手就是经典!
故事分成一星期、一天、一小时,在时间的压缩下,透过导演浓缩后的叙事手法,让我们看到被40师军团包围下的大撤退行动,而小兵「逃命」的行为,是生存的本能,不再视为畏缩,连「砲弹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哆嗦士兵也给予包容,电影不讲道理,透过演员的眼神、角色的视角,看到不同的观点,看到「40万军人的大撤退行动」需要的不只是军火战力,还必须以智慧加上军民的配合,才得以完成的不可能任务。
看似客观不搧情,却是一层又一层又一层层的堆叠出气势不凡的战争史诗,每一个角色,不论有名有名都具代表性,而且导演刻意不让任何一名德军露脸,以「无敌人」的态势拍出不同于其他战争片的电影,淡化「敌我」,强化「全民支援的大行动」,强调战火下每个生命都是悲微也同样伟大。
更难得是,透过现代摄影的精进,空战画面有了技术上的突破,让我们精准的捕捉到空战的紧迫和压力以及空战支援的必要。
虽然相较于历史,本片没有千艘船的壮阔画面(也是不可能在海上同时出现千艘船啦),也没有千架飞机群飞舞的壮观画面(应该也不会一次出现千架战机)。但讲究真实拍摄的兰诺已经尽可能少用电脑CG,尽量找来当时的飞机、船只,重现史实,与历史照片两相比较,已经非常接近了。
重要的还是观点,动人心的,是民船深入浮油区救海上的军人,感人的是返乡时,全民的迎接,岸上的每一个人,都把从军的弟兄当成家人,这样的真情最动人!
很久没看到电影可以如此感动人了,IMAX底片拍摄,所呈现的色温,带着人性的饱和色温,最适合在imax影厅里感受新兵汤米(菲昂怀海德饰)逃出去又被「冲」回来的那种无奈。
◆《敦克尔克大行动》幕后小故事(资料来源:华纳兄弟电影)
☆汤姆哈迪饰演费洛,一名资深的皇家空军飞行员,他可能也是和这部电影最有切身关系的人,他说:「我爷爷当年就在敦克尔克,这是他亲口告诉我的。」
☆当剧组准备在这片历史性的海滩上展开拍摄工作之前,他们使用金属探测器扫遍了整片海滩,确定没有任何未爆弹被埋在沙滩底下。
☆大部分的临时演员都来自敦克尔克镇以及周围地区,制片汤玛斯说:「所以这部电影不只是在敦克尔克镇进行拍摄,镇民也参与这部电影的演出。敦克尔克镇长在各方面都给予我们最大的支持。」
片中月光石号大部分的戏份都是在荷兰的一座非常浅的人工湖艾瑟尔湖拍摄。
☆剧组从九个不同的国家,找来几十艘二次大战时期的船只,其中包括三艘扫雷舰、一艘医疗船,还有一艘船身长约107米的法军驱逐舰Maille-Breze号,不过因为这艘驱逐舰已经没有引擎了,而且自从1991起就一直在一间博物馆展示,所以必须从法国南特拖吊到拍片现场。
☆片中道森先生驾驶的月光石号,乃是制作团队购买的一艘长约12米,于1939年建造的游艇。马克劳伦斯在片中几乎所有的戏份都是在月光石号上拍摄,他也非常喜欢这艘游艇,「我真的爱上了这艘船,我花了很多时间坐在它的船舱,这艘游艇的船舱真的很精美,美术部门特地在书架上摆放了一些书本,也在船舱内摆放了一些那个年代的古董摆饰。你就连打开抽屉都会看到一些老旧的罐头和来自1940年的小东西,不过这艘游艇的龙骨并不长,所以在航行的时候会摇晃得很厉害。」
☆海上进行拍摄场面最浩大的一天是拍摄小型船只横渡英吉利海峡的那场戏份,当天总共有62艘船只在英吉利海峡的海面上航行,其中有很多艘船只真的是曾在1940年横渡英吉利海峡,前往敦克尔克协助受困在海滩上的英国士兵撤退的船只,这些船只自从那场事件之后就一直由敦克尔克小型船只协会负责维修,制作团队非常感激这些船只的主人愿意共襄盛举,协助这部电影的拍摄工作。重现当年历史性的英勇旅程的船只包括卡罗尼亚号、艾文号、奋进号、希尔费洛诺号、玛莉珍号、含羞草号、MTB 102号、新不列颠号、纽拉号、伊莉莎白公主号以及RIIS I号。
☆剧组真的找来三架古董喷火战斗机,拍摄这些战机飞掠英吉利海峡上空的画面。导演诺兰在前置作业期间真的坐上一架喷火战斗机,让飞行员载着他在空中飞行,他也要求指导霍伊特范霍特玛和美术指导纳森克罗利坐上喷火战斗机亲身感受。
☆为了捕捉片中惊险刺激的空战场面,导演诺兰再度使用大规格的摄影机拍摄真正的战斗机在空中展开激烈空战的画面,「现在大家都在用GoPro摄影机,观众已经习惯看到从非常主观的角度捕捉到的各种超越极限的惊险活动画面,身为一名导演,我就必须以能够让现代观众感到兴奋刺激的拍摄手法,捕捉1940年的战机进行空战的精彩画面。我们希望以飞行员的视角呈现所有的画面,不过还是要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将巨大笨重的IMAX摄影机架设在喷火战斗机的驾驶舱内是一大挑战,但是我们下定决心要完成这项任务。」
☆美术指导纳森克罗利弄来三架喷火战斗机─两架Mark 1型和一架Mark 5型─以及一架西班牙HA-1112 Buchón战斗机作为片中的德军梅塞施密特Bf 109战斗机。但是诺兰也承认说:「我们为了叙事的原因并没有完全符合史实,比如说,我们把片中德军梅塞施密特Bf 109战斗机的机鼻漆成黄色,但是当时德军还没有开始把这款战斗机的机鼻漆成这种颜色,不过这样才能让观众更容易分辨哪一架是敌机,哪一架是喷火战斗机。」
☆导演说:「我们坚持不使用任何特效绿幕或蓝幕,我们希望拍摄每一场空中飞行动作场面的时候,都能用真正的海面、真正的天空和自然的光线作为背景。」为了做到这一点,剧组获得美国海岸防卫队的许可,把美术部门搭建的旋转平台架设在位于加州帕洛斯弗迪斯市滨海悬崖的一座美国海岸防卫队的设施。导演诺兰说:「我们在高耸的悬崖上架设一座旋转平台,让我们以真正的天空和大海作为背景,安全地拍摄演员在驾驶舱内驾驶战斗机的逼真镜头,然后我们再把这些镜头和真正的空中飞行动作场面剪接再一起,这样一来就能真实地呈现片中的空战场面。」
☆音效设计师兼音效剪接总监李察金恩特地录下月光石号以及其它船舰的引擎声,他说:「然后我就把这些录音全都寄到汉斯季默的工作室,他们取样的引擎声听起来总是不断地在加速,另外,汉斯也录下导演克里斯手表的滴答声,经过电脑合成之后和电影配乐结合在一起,制造出一种刻不容缓的急迫性。」
5月20日-英法联军3个集团军约40个师被包围
5月26日-英国海军下令撤退。德国空军猛烈轰炸敦克尔克,将港口炸成废墟。敦克尔克西面的沙滩区水深不够,
英国皇家海军的驱逐舰与运输舰只能停泊于1.6公里之外。
5月27日-只撤出了7,000多人。以作业效率来看,英国要40天才能将所有的人员撤离。
拉姆齐中将提出紧急呼吁平民提供船只,无数业馀水手和私人船主也应召而来,驾着驳船、货轮、汽艇、渔船,甚至游艇、内河船只等超过850艘。冒着德国飞机、潜艇和大炮的打击,穿梭于海峡之间,将一批批联军官兵送回英国本土。英军使用地面、海上和空中的一切力量来支援这次行动。
5月28日-敦克尔克地区恶劣的天气,阻止了德军空袭,近17,000人撤离。
5月29日-撤出47,000人,同时估计每小时有2,000名士官被送离法国海岸。
5月30日-雾气导致能见度降低而再次阻止了德军空袭,联军撤出近50,000多人。
5月31日-撤退人数达到68,000人。
英国空军为了掩护地面撤退,总共出动2,739架次战斗机进行空中掩护,有力抗击德军的空袭。
6月1日-60,000多人撤出。
6月2日-撤退转为夜间行动,其后3天运用暗夜的掩护每天将26,000人撤往英国。
6月4日-德军攻克敦克尔克,来不及撤退的40,000法国军队被俘。
从5月26日开始进行至6月4日结束,历时9天共有338,226人从敦克尔克撤回英国,其中英军约215,000人、法军约95,000人、比利时军约33,000人。
在撤退中英法联军将重装备全部丢弃,撤回英国本土后,英法联军只剩步枪和数百挺机枪等轻武器,在敦克尔克的海滩上,英法联军共丢弃了近1,200门大砲、750门高射砲、500门反坦克砲、63,000辆汽车、75,000辆摩托车、700辆坦克、21,000机关枪、6,400支反坦克枪以及500,000吨军需物资。英法联军有40,000馀人被俘,还有28,000馀人死伤。在撤退过程中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同时动用861艘各型船,其中包括渔船、客轮、游艇和救生艇等小型船只,短短10天时间就把340,000大军从危机中拯救出来,当中有226艘英国船和17艘法国船被德军砲火击沉。英国空军在掩护撤退过程中总共出动2,739架次,损失飞机106架,英军战斗机和地面高射炮火击落德机约140架。
其中一艘名为「兰开斯特里亚号」豪华邮轮,曾被征用为撤退军事运输船,后被德军炸沉,至少3,500名英军士兵死亡,这次海难事故比「铁达尼号」死亡人数还多。
敦克尔克撤退结束后,英国首相邱吉尔就在下议院发表演讲:「我们必须极其小心,不要把这次撤退蒙上胜利的色彩,战争不是靠撤退来取胜的。……德国人拚命想击沉海面上数千艘满载战士的船只,但他们被击退了,他们遭到了挫败,我们撤出了远征军!……」
转载请注明源自 每日美剧 www.meirimei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