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舞蹈秋天」之《关于岛屿》-文字沟通、纪录、建构族群历史;文字在时光中漫漶、遭到改写、涂抹销除。
当印刷体的汉字一个个崩裂、拆解,最终成为星幕里的一点星光,字不再成字,「从你读得动到你读不动。」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说:「这些字堆叠起来,变成关于岛屿的风景。」
林怀民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情做《关于岛屿》这支舞作?
或许有点痛心。
例如,他说:「在人类文明里,没有哪一个时代像今天,文字是这样被运用、渗透到所有的地方,文字变成沟通的那堵墙,很多人在办公室里坐对面却不讲话,都在传简讯,花很多时间或半夜上脸书喃喃自语。」
例如,他也说:「这是个众说纷耘的时代,台湾是谁说了算?这是今天的世界,我只能这样说,现在,我说的也不算。」
但他还是抱持着积极面。
例如,他说:「这个岛屿,经常有台风、地震、内斗,但岛屿的居民从没有丧失仰望星空,往前走的能力。」
《关于岛屿》就是一个在高唱融和却矛盾纠缠的时代,适时出现的作品。
台湾就像《关于岛屿》中的汉文字一样,原本完整、美丽、清楚的样貌,却逐渐在拆解中,最终很可能走向残破、甚至被分尸,变成一个小小的光点,看不出来是什么东西,就只是个光点。
美好是怎么转化成灾难的?挫败还能再生吗?《关于岛屿》要带来什么样的主张?林怀民说:「这个作品也许会让大家想一些事情。」
想想,我们怎么会把一个婆娑之岛搞成现在这个模样?
想想,台湾的庶民与庶民间,其实没什么藩篱,省籍和语言更不是障碍,为什么政客及统治阶层却沈迷于把自己的人民分群分边,还鼓动他们恶斗?
这是一个技术难度很高的作品,因为,林怀民要求技术团队丢掉技术的呈现,「一开始给他看时,发现他要的都不是我们的那些技术,他不要任何技术方面的呈现。」影像设计团队主持人周东彦说:「就是用数位工具去做一个手工雕刻的过程。」
「这种状况下,我们技术团队就像在练一个大绝招。」周东彦说:「要先自废所有武功,再从零开始做起,最特别的是星幕,每个字都是手工放上去的,用文字排列方式去玩空间、速度。」
「传统作法可以有很多工具让动画自动跑,但这个作品所有的动画元素都用手工去调整它的路径、方向等指令。」周东彦说:「我们模拟自然元素,海、风、山、落石、石头等,用电脑做出人的感情跟速度。」
一开始林怀民说要做印刷体汉字时,周东彦还质疑说:「真要做印刷体吗?这不是拿石头砸自己的脚吗?」印刷体汉字并不新鲜,在各种表演场合已常出现了,「但他很坚持。」
后来周东彦才知道,林怀民是要他把有意义的文字,转成我们想像的自然景象,或更抽象、更多元的可能。
服装设计詹朴也吃足了苦头,擅长时装设计的他,在设计舞者的服装时,尽管事先有心理准备要做出够坚固的衣服,但开始阶段却饱受挫折,
「头几次每次去云门测试时,大概一两个动作,衣服就破了。」詹朴说:「我们的版师每次去云门,5分钟脸就变绿了,没想到舞者身体传出的力道,都远超过她的想像。」
等到他领悟到他的设计应该舞者的状态合作,而不是对抗时,才终于抓到了诀窍。
林怀民给他的另一个任务找出台湾的颜色,天空的蓝、树木的绿、泥土的褐、庙宇的橙,舞者的衣服上都用这些台湾的颜色染成,而在找颜色的过程中,他们试过了无数组合,颜料的、布料的组合。
原住民歌手桑布伊也饱受折磨,因为,林怀民跟他说,不要有母语,也不要有歌曲旋律,只要有他的声音的厚度及层次,请他乱喊一些东西。
「他很痛苦,不知道他要做什么。」负责跟他一起工作的梁春美说:「我只能逼迫他,试着跟他沟通。」甚至把桑布伊关在录音室里,或把灯关掉,只听桑布伊在里头喊着:「我不会唱啦,到底要唱什么嘛?」
「最后把桑布伊片片段的声音串起来,像歌却又不像歌。」梁春美说:「跟蒋勳的话语搭配,感觉很棒。」
《关于岛屿》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岛屿?林怀民磨了3年才磨出来的作品,会给你什么触动?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我们看到的会是什么?
(图片由云门舞集提供,刘振祥/摄影)
《关于岛屿》演出资讯
演出时间
11月24日 19:45
11月25日 19:45
11月26日 14:45
11月28日 19:45
11月29日 19:45
11月30日 19:45
12月1日 19:45
12月2日 14:45、19:45
12月3日 14:45
演出地点:国家戏剧院
转载请注明源自 每日美剧 www.meirimei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