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的建筑魂

夏蒂蒂 发布于 2017-08-23

唸英文系的夏目漱石如果当年不写小说,很可能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由于年少时期热爱艺术、喜欢绘画,认为建筑是唯一能结合两者的创作,后经友人劝说,转攻英国文学并留学伦敦,作品中屡见他对建筑之美及空间格局的细腻描述。

 

很爱建筑的夏目漱石很爱搬家,光在伦敦留学时就搬了5次。回到日本后,只有两个地方让他念念不忘:「千駄目之家」、「漱石山房」。前者是他写出成名作《我是猫》灵感发射升空的秘密基地,漱石山房则是他绽放绚丽花火的创作舞台,在此完成了《少爷》、《草枕》、《虞美人草》、《三四郎》…等重要着作。自古有句话:「地气养人」,漱石大师对这两处居所的眷恋,就像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对「发迹地」、「起家厝」无法割舍的情感,总希望财富、吉运能一直伴随。

 

说到他对建筑的热爱,在许多作品中都可窥见,例如《我是猫》的日式家屋,便是以「千駄目之家」为写作蓝本。细腻描绘竹篱笆围合的庭园,家屋与周边桧木、桐树的景深,是这只(第一人称)灵猫可以自在抓螳螂、爬松树、攀围墙、冷眼哗笑世人的快乐天堂。

 

小说《三四郎》对建筑语汇的着墨更多了,漱石大师将东京帝国大学的校舍场景做了细腻的观察:「在银杏树这一端尽头的右侧,就是法文科大学部。左边稍后一点便是博物科的教室。这二处的建筑是属于同一个结构,在狭长的窗面上方,还耸立着三角形的尖屋塔。在这三角形屋顶的边缘与红砖和黑色屋顶的相接处,镶嵌着许多小石头,从远方看起来就像是一条突出的直线。这石头带点青色,刚好和下方的鲜豔红砖,形成一个有趣的对比。」又如对图书馆高挑空间和阅读情境的描写,漱石大师透过主角小川三四郎的眼睛,将他早年渴望成为建筑师的梦想,不经意在文字中流泻出来。

 

贴近庶民生活,融入对都市空间的观察,作品弥漫小市民的文化气息,因此他笔下建构的小说场景和人物特质特别有真实感。对了,很会画画的夏目漱石非常喜欢英国画家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23 April 1775 – 19 December 1851) 的作品,此人是启蒙印象派大师莫内的先知,电影《画世纪:透纳先生》精彩介绍其人其事。作家把他们的美学意识、生活品味、人生哲学写进小说里,还好这冷酷异境有他们的作品撑着,让我们这个不甚完美的世界不至于崩垮下来。

 

*图:SAKAMOTO Koichi 2006 Autumn Feeling


转载请注明源自 每日美剧 www.meirimei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