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星智慧》(Life)生命要存在就得不断消耗其他生命
《异星智慧》(Life)很像是《异形》(Aliens, 1986)加上《地心引力》(Gravity, 2013)。电影的其中两个重点是:1) 生命是一种消耗,2) 不要随便接触外星生命(霍金也是一直如此提醒地球人)。
.
这是个由非常理性冷酷又科学的角度,端详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存在无非是种消耗的过程,物质性的生存,很不幸地,必须仰赖不断地消耗(其他生物的)能量,才得以生存。消耗的过程,不是恨或爱,没有喜欢或憎恨,毫无情绪可言,就只是消耗罢了。
.
不只异星生物的生存倚赖能量,人类生存于地球,也是种消耗的过程。消耗各式各类的能量与能源,例如,「吃」本身就是一种消耗,无论是吃肉或吃素,都是透过其他生物能量,补充自己的能量,才能获得足以让身体维持功能的运作。
.
生养小孩,也是一种消耗(牺牲),父母的身体与生命,就是滋养孩子的泥土。每个父母辛苦上班加班,忙于比较学区或成绩,也都是无条件地消耗自我能量,以达成其他生命更好的延续。牺牲也是种创造(故事结局还特别强调了此点)。
.
于是,由电影故事看来,关于「生命」(刚好就是电影的题名LIFE)的意义,其实是种中性且无情的现实,就是种「为生存而不断消耗能量的过程」,甚且,还得为了取得更优势的生存,必须破坏其他生命。
.
《异星智慧》透过生活于太空的孤立无助,阐释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无情,这些桥段与主题,与《地心引力》真的有不少雷同之处。
.
不过,生命除了消耗之外,也有「创造」,虽然故事也提到,可惜没有多加着墨,也就没有深刻到能与「消耗」成为对比的厚度。此外,关于朋友之间的互助与义气,包括指挥官的有情有义等等,也没有《异形》或2015的《绝地救援》(The Martian)来的强烈。
.
。。。。。。
.
.
再者,人类自以为是的人定胜天情结,或许应该有所节制,毕竟离开温暖的地球,外面的宇宙太超乎寻常与想像。例如故事里的一个小小单细胞,竟能长成一个具有无比气力的智慧生命体,远远超乎人类的逻辑假设。因为这个火星细胞是种人类没有的细胞类型:一个细胞就包含了大脑与各类器官功能的万能细胞。当这个单细胞发展成一只生物时,已经不只是聪明与气力可以形容了,人类当然阻挡不了。
.
不过,关于聪明这件事情,好像也着墨不多,实在不懂为什么一坨像是八爪蛞蝓的黏呼呼生物,竟然远比人类冷血聪明。
.
。。。。
.
或许是因为《异形》、《地心引力》、和《绝地救援》都太成功,也或许是因为以前该被吓的吓过了、该被震撼的也震撼过了,所以虽然《异星智慧》也让人紧张,但是都处在还能控制与想像的范围里,也就没有太多意料之外的惊喜。算是个平平稳稳有主题但不太惊喜的电影。
.
不过,正当在心理默默盘算我的喜爱程度可能只有中等,忽然间,最后的结局出现,顿时,总算有个惊喜与开怀。我喜欢最后的戏剧性结局,最后十五分钟好看。^^
.
。。。。。。
.
最后,如果说要失望的话,还真有个大失望。。。为什么是死侍先下台领便当。。。> <
.
.
电影预告片在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uA-xqBw4jE
.
转载请注明源自 每日美剧 www.meirimei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