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动画】电影版声之形。

幕后黑手 发布于 2017-03-11

  我的耳朵听不见。


  如果只能听见一个人的声音,西宫想听的,应该是石田的声音吧。


  你周遭是不是也有身体有所缺憾的人?

  那样的人,是否让你不自觉地总隔着距离?是不是即便觉得自己没有歧视,仍在不知不觉间还是另眼相待了?又或者,你以为你向来平等以待,然后意外地在某个时刻惊觉原来自己跟旁边那些讪笑的家伙没啥两样?伪善这两个字,对孩子来说,无比沉重了吧。


  在你的成长过程里,是不是也发生过那样的事情?如果你曾经也是欺侮他人的人,现在怎么回头看看过去的自己?要是,你是被欺负的那位,如今怎样回望往昔的委屈?

  是为什么,你会想去作弄生活有所不便的人呢?


  石田用了五年还厘不清头绪,这个世界已经没有值得留恋的理由了,他只想在离世之前,好好把应该赎的罪孽给偿还完毕,如果可以再见到西宫同学一次就好,他会好好地向她道歉认错,即使当时年纪小,做错的事就是做错了。

  如果诚心诚意道歉,西宫应该会原谅吧?

  石田只能催眠自己或许会有那么顺利的答案,却没发现自己从来没有认真对待过谁,如果要道歉,应该不只西宫一人吧?


  「电影版声之形」(映画 声の形)很直接地将听觉障碍与校园罢凌连结在一起,对我来说,这是惊讶也是惊喜,日本漫画想表达的东西更深入了,毕竟以漫画来说,身心障碍的题材并不多见,如此描写校园生活黑暗面的漫画亦是少数;原作者大今良时二零零八年以该部作品之短篇入围新人奖,却因题材内容在日本社会依然有所争议而遭到出版社编辑部搁置,获奖后五年才终于获得正视得到连载机会,某些角度来看,漫画(这应该是重点)想要传递的社会现象恐怕在日本也没有那么开放与接受。


  或许就像我们生活的社会对待身心障碍者一样,别说在校园里,职场上更是泾渭分明的区块,商业取舍也好、市场考量也罢,对于身心障碍议题,始终是我们说的简单、做来却很困难的障碍;也像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看到听障的西宫来到班上,耐心与同理心不足,磨损的不只是同侪间的友情,更有每个人都不敢自视的丑内心。

  虽然要那样年纪的孩子去省视自己的作为可能有点残酷,但,到底是什么心态让你想去作弄、甚至欺侮罢凌比你还弱的同学?


  所谓的弱势者,难道只有遭受欺凌的命运?无怪乎,西宫自始至终都认为一切是自己的错,只要自己不存在就好了,石田就不会跟植野和岛田他们闹翻、佐原也不会被同学排挤、妈妈不用一直花钱在助听器上、妹妹不用背负那么多压力而少了自己,甚至连奶奶都不用死去了。

  一个听不到旁人说话的女孩子自责成这个样子,有多伤心?


  我觉得「电影版声之形」其实也在反应一个日本的社会现象,压抑的民族性格、灰暗的青春期,不管眼前碰到的事情有多夸张,先道歉就对了,即使不是自己的错,先道歉就对了,哪怕自己心里嘴边都有话想讲,还是先道歉就对了,只要道歉了,眼前的尴尬与冲突或许就能缓和?只要状况缓解,道歉也就有价值了,反正就是一句话、一个动作,哪需要计较对或不对。

  如果没有用呢?


  如果道歉只换来更激烈的对待呢?如果像小六的西宫那样,明明不是她的错,面对无法理解的同学们,她唯有先道歉再说,那是她唯一的沟通方式,即使不那么有效又怎样。

  只是,植野虽不成熟,她笑石田居然想跟曾经罢凌的对象西宫当朋友,哪里错了?似乎怎么看都是一件奇怪的事,若非石田也遭到罢凌,他哪能同理与贴近西宫的感受?原来那就是被欺凌的感觉,什么都没有了,连往前方直视的勇气都不见了。

  校园罢凌确实是太常见的日常了,很多状况都被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有错的人未必会得到足以改过向善的惩罚,反倒是没有错的人一直吞忍那副委屈,求学时代的阴影很可能影响长大成人以后的言行,在孩子需要协助的时候,有谁看到了?即便看到,有谁真正伸出过援手?


  我有些意外,动画电影能讲和愿意讲的感触,远比想像的还要多。

  「电影版声之形」或许不少人早都看过漫画原着,把漫画版七集串成两个多小时的动画电影,可能细节部分有所删减,没有变的,是检讨校园乃至社会国家如何看待身心障碍(听障)与校园生活(罢凌)的习惯,有些习惯会让我们自动省略身旁需要协助的人,只因那与己身无关。

  真的无关吗?如果有一天,你的耳朵也听不见了,会怎么样呢?



  电影名称:电影版声之形(映画 声の形/A Silent Voice:the Movie)
  发行公司:采昌国际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官方网站:http://www.ccii.com.tw/


  正式上映:2017.03.24

转载请注明源自 每日美剧 www.meirimei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