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沈默】~信仰与生命的两难抉择

misskuokuo 发布于 2017-02-22

 

 

电影【沈默】是一部2016年美国好莱坞电影,最先让我注意到的是电影主打:「全片在台湾取景拍摄」。这让我联想到那年「露西」这部电影,也是部分在台湾取景拍摄,可能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但,因为【沈默】狂打片,让我对这部全部在台湾拍摄的美国电影燃起了兴趣,因此上网先看一下电影介绍,赫然发现电影内容叙述的竟然是关于日本江户时代的禁教令。

 

美国好莱坞电影、台湾拍摄取景、日本禁教令,这三个看似不相干的元素所构成的电影【沈默】,着实令我好奇呀!

 

所以,真的就如同电影广告宣传一样,我也贡献我的一票让世界看到台湾!!!加油

 

电影【沈默】改编自日本小说家远藤周作同名小说,对导演马丁史柯西斯来说,这是一部经过28年才完成的电影。从他1988年读到【沈默】一书后,便起了改编成电影之念头。几番波折后,电影终于在2016年上映。

 

故事讲述17世纪,那时是日本江户时代,德川幕府时期颁布禁教令,天主教因而受到迫害,教徒得被要求踏绘弃教、放弃信仰,若有不从者,则被处以各种极刑、或丧命或流放海外……

 

为了保命,许多日本天主教徒转为隐形教徒。而海外之传教士,被禁止进入日本,因此只能以偷渡方式进入日本。

 

两位天主教耶稣会的葡萄牙年轻传教士洛特里哥(安德鲁加菲尔饰演)与卡尔倍(亚当崔佛饰演),欲进入日本找他们的启蒙恩师费拉雷神父(连恩尼逊饰演),并确认费拉雷神父弃教的真实性。两人来到中国澳门得到一中国人协助偷渡日本长崎,并为两人找了澳门仅剩唯一的日本流浪者吉次郎(洼冢洋介饰演)担任他们两人此行偷渡的随行翻译。

 

偷渡踏上日本的年轻传教士开始一连串关于传教与信仰的考验……面对日本政府对天主教的压抑与迫害,要活命就得弃教,这对传教士而言,究竟该如何选择?

 

日本天主教徒,面对政府的高压迫害,竟仍前仆后继的持续坚定信仰,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信念与力量,让他们可以连「死」都不怕?

 

人性、宗教信仰、生命,几个环节考验着教徒的信念……

 

片名【沈默】,其实还满有意思的。

当信徒被迫害时,他们心中不断祷告、祈祷,但回应他们的是周遭的声音,听不到他们最爱的主回应他们……

为了生命,他们得放弃他们形式上的信仰、礼拜与祷告,以沈默的方式在内心持续自己的信仰,生命才得以继续,信仰才得以继续……

 

电影中,日本官员从原本一个个杀光平民教徒,发现杀越多反倒是使他们宗教信仰更坚定,起而效尤入教的人可能更多后,官方开始逼传教士弃教下手,认为只要这些推广教义的神父们弃教,远比杀光所有信徒的效力更高,自然能禁教成功呀!而禁教的首要,除了心灵外就是销毁所有与天主教相关的形象与图腾。若宁死不屈,没法保命也没法持续自己的信仰吧!在那个时代,将自己的信仰隐形在内心,专为隐形教徒,内心仍可凭借自身对宗教的坚持信念成为终身忠贞的隐教徒!这就是最后那些聪慧者所想出来与世共存之消极方式。

 

 

在这个自由时代中,我们很难想像宗教信仰竟然可以成为要命的关键。

不妨碍他人的宗教信仰,为何在那个17世纪的年代中,被视为不可存在的信念?

 

日本在织田信长时,允许天主教基督教传教,甚至安土城下有基督教堂。这应该与当时西方传教士带来许多欧洲科学文明产物有关,对于织田信长来说,这是一个新发展的象征。或许因此让织田信长认为传教士带来的不仅仅是传教的宗教信仰,带入给日本的是更多的新知识与语言的学习。

 

接着天主教教徒就在日本大幅增加中,不仅是平民,就连大名也成为教徒之一,高山右近,就是最有名的代表人物。

 

到了丰臣秀吉时,1587年禁基督教,下令驱逐传教士,159726圣人殉教事件,而高山右近不愿弃教,被流放到菲律宾吕宋岛。

 

丰臣秀吉为何禁教呢?我查了一下那年代的禁教资料,发现记载了当时基督教传教士记载许多丰臣家事情,但内容却是大大讚扬秀次(秀吉养子),贬抑秀吉。或许这是让秀吉严厉禁教的导火线吧!

 

到了德川目府时,德川家光1635年强化天主教压制,1641年起开始日本锁国政策(海禁)。(日本因为禁教,所以1633年颁布第一次锁国令。因为当初到日本传教的多是西班牙与葡萄牙天主教传教士。)日本的禁教时代直到明治时才解禁开放。

 

无独有偶的是,18世纪,中国正是清朝,清圣祖康熙皇帝晚年也下令禁止天主教传教。雍正皇帝严格执行禁教。其实天主教在康熙初期可是蓬勃发展的呢!原因就在于传教士们带来许多欧洲新知,有利于康熙运用与发展。但为何后来会禁教?因为基督教后来禁止中国教徒拿香祭拜,禁止中国教徒祭祖祭孔,这与中国传统礼仪大相迳庭,朝廷当然不允许,因而禁教(当时亚洲人对天主教和基督教其实是分不太清楚的)。

 

反观天主教17世纪时在日本被禁止与迫害,真正原因为何呢?

在这部电影中还是没显示明确答案。

禁教,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我觉得一定有前因,才会有「禁教」这个后果。

如果没有前因,那日本这样残酷禁教,真的很残忍,只能说严苛到连人的「心」都想掌控,实在太可怕了!

 

或许就像是电影中那位筑前守奉行有提到「日本传统宗教是佛教(应该是),佛教有众神,但天主教却认为只有他们天主才是神,其他宗教的神只是人而非神……」,或许是这样的论调,惹火了其他非天主教徒吧!身为当权者,或许也想挑战这个宗教的信仰,因而刻意大肆迫害,看看这些教徒的神会不会显神蹟来救他们吧!

 

当然,不弃教的被迫害教徒还是只有死亡一途。他们为何宁愿死也不愿意弃教呢?从电影中这些教徒反应,大概可以知道,因为他们认为「死」可以结束苦难,就可以去他们主所在的天堂,天堂里无病无灾无苦难,所以他们觉得这些被迫害的过程让他们离天堂更近了吧!

 

电影中吉次郎这个角色,也是个很有意思的教徒。当初为了保命而踏绘弃教的吉次郎,其实暗地里还是持续信仰着,但,却又屡次做出出卖教徒或传教士的事情,他都辩称是被威胁不得以而为的,所以要求向神父告解,以求他们主的原谅。

 

上面这些剧情部份让我想到路上常看到传教的标语,上述这些17世纪的日本教徒是否也只信仰了自己想要的教义与教条?用自己的需求去理解他所信仰的宗教能带给他们的未来?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日本,正是战争频仍的战国时代即将迈入德川幕府的年代,平民生活应该不稳定也不富裕,有一个让他们充满光明希望的外来宗教,当然会大受欢迎吧!

 

打搜「宗教迫害」,当然可以发现中国、日本都曾发生过,欧洲也不例外。异教徒因为思想不同,而受到不同等的对待,严重的就叫迫害。但,同宗教中,也存在着迫害呀!天主教耶稣会自己就曾发生过,因为学术坚持的不同论点,而迫害他方,著名的伽利略就是一个真实个案呀!

 

所以,人类真的是个霸道又不讲理的生物,无论是传教士、修道者、还是平民凡人,对于与自己相左的看法与言论,似乎都无法心平气和的接受与了解,只想以暴制暴让对方臣服于自己的信念。

 

当生活越不顺遂、越是艰难时,宗教,就成为支持人内心坚强的强大后援与力量,借由宗教信仰的信念,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平静与满足,这才是宗教给予人的正面能力与意义。只要能引导人向善的宗教,不分宗教与种族,我认为都是好宗教。若只认为自己信仰的宗教才是真的宗教者,我觉得这样的信徒是该宗教之耻吧!人生而平等,自由亦然,当然只要能引人向善、为善之宗教都是值得尊崇与信仰的。反之,则不如不信吧!

 

宗教信仰带给人正面而正向的能量,信而不迷,应该是信仰的最高指导原则。

 

真正的信仰与信念,即便没有固定的参拜、礼拜,没有随身携带宗教图腾或偶像图腾,心中有信仰,就有信念,神佛自然在。

 

古人有一句名言,我觉得倒是挺好的注解: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吃素是外表的形式,但吃素者的心是否如他所食用的饭菜那样纯净?而吃着一般粗茶淡饭、大鱼大肉的凡俗人,虽然不是天天吃斋唸佛,但其心中与人为善、替人分忧的善行善念,应该才是神佛所想普及世人的德泽吧!

 

电影【沈默】让我们有机会省思我们对宗教信仰的真正意涵,宗教信仰对我们究竟是什么?是因为其教义中说以后可以上天堂给予的诱因?还是因为信仰后带给心灵的平静与祥和?又或者是因而相信善有报因而为善去?无论是哪个诱因驱使你信仰你的宗教,只要这宗教能使你心中有爱、助你为善、正向而积极努力,那这个宗教就是对你来说一个很讚的宗教支持!!!

 

 

 

电影题外话:

话说,宣传:一人一张电影票让世界看见台湾,说实话,电影中场景设定是日本九州、长崎等处,海岸与山林,其实真的没法清楚辨识:这是台湾......羞

 

 

 

 

 

 

以上纯粹是个人电影感想,不代表任何立场,对任何宗教信仰完全没有负面想法与评判。若让读者有不舒服感之处,还请见谅啦!谢谢!

 

 

 

 

转载请注明源自 每日美剧 www.meirimei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