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的不二情书《儿时情景Op.15》
阿桑是杂食性动物,平常最爱看些有的没的,连SOGO百货DM也能看得津津有味。昨天在杨照老师的音乐课,介绍了浪漫乐派的德国作曲家舒曼,最为世人熟知的钢琴曲《儿时情景(Kinderszenen, Op.15)》,这一部包含十三首小曲子的作品,蕴藏十三种不同的情绪,除了非常舒心悦耳外,其创作背后的故事源自一封情书(阿桑又开始八卦有的没的…)。
舒曼出身于文学家庭,除了具备惊人的音乐天赋,还是一位文学天才。文字极好,很会写乐评,尤其欣赏他的好友萧邦,就像那位文笔很好的法国新浪潮导演楚浮,当年很欣赏好友高达,自动帮他写电影剧本《断了气》。不同的是,萧邦把诗写进音乐里,而舒曼用写诗的方式写音乐。他爱上了钢琴,决定要当一位音乐家。他拜名师,没想到爱上了老师的女儿、荳蔻年华的克拉拉。
克拉拉被誉为天才少女钢琴家,舒曼爱得执着、痴狂,但这段恋爱进行式在老师的极力反对下只能悄悄进行,他们借由通信来表达彼此的关心。文字难以形容的感觉,舒曼就用音乐来传情,某天他心血来潮,想要和克拉拉分享自己的童年回忆,于是一口气写了三十首小曲子,舒曼从中挑选了十二首,每一首都附上有趣的标题寄给克拉拉弹奏,他在信中写着(以下这段引号中的文字摘自网路):
「这几天我一直在等妳的回信,结果在等待中我写了一大本的作品!包含了有趣的、严肃的、疯狂的各式各样的音乐,保证可以令妳大开眼界!」他又说:「我记得有一次妳告诉我,说我像个孩子,这句话激发了我泉湧的灵感,即席写下了三十首小曲,然后从里面选了十二首送给妳,我保证这些曲子能让妳发笑,只要妳运用想像力,就可以很容易理解它们的内容。」
这十二首小曲就是舒曼《儿时情景(Kinderszenen, Op.15)》钢琴曲集,后来出版的时候舒曼又加了一首,成为现在的十三首,当中第七首《梦幻曲(Traumerei)》更是名曲中的名曲,朦胧渺远,分不清是梦境还是真实。
将近18分钟的《儿时情景(Kinderszenen, Op.15)》非常童趣可爱,充满孩童对世界的探索、对成长的好奇,像罗大佑「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我可以想像克拉拉读着舒曼的琴谱,满眼堆着笑、演奏时满心都是爱的神情。一个个跳跃的音符都是爱与分享,那是舒曼写给克拉拉最浪漫的不二情书。
*舒曼《儿时情景(Kinderszenen, Op.15)》
霍洛维兹: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c_g_M-VNNo&index=2&list=FLRxHwPPscpu0fHvrt7Puu0A
阿格丽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dqBfMb3pX0&list=FLRxHwPPscpu0fHvrt7Puu0A&index=1
*Photo by надписями со смыслом
*延伸阅读:舒曼「儿时情景」十三首介绍(以下摘自网路文章)
第一首 纯朴的「陌生的国家和人民」
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好奇地探访遥远的国度,看似简单的音乐小品,却蕴含了错综复杂的作曲手法。身为浪漫乐派作曲家的舒曼,透过流畅的旋律将故事娓娓道出,每个音符都支撑着连贯的和声进行,各声部的主题不断地述说着古老又神秘的故事。
第二首 「奇异的故事」
小孩子睁着两个大眼睛听着故事,透过丰富的想像力内容更为奇幻与惊奇!随着音高逐渐提升,搭配充满节奏感的旋律,表现小孩子期待与兴奋的心情。
第三首 「捉迷藏」
小朋友们听完故事后,跑到外面玩捉迷藏的游戏,有的人拚命地逃,有的人拚命地在后面追,大家开心地玩在一起。乐谱中提示的强音记号,和由高而低的音符,都表现了活蹦乱跳的画面,节奏不仅代表了步伐,快速的拍子更表现了追逐的画面。
第四首 「乞求的孩子」
小孩子低声下气撒娇的样子,究竟是要讨糖吃?还是要听更多的故事?不段重复的旋律,就像是小孩子重复的请求着。然而,舒曼借由低音声部传达着怜悯之情,却在和弦中刻意保留了主音的声响,让人产生持续期待的感觉,也是浪漫乐派作曲家借由音乐描绘情境的独特手法。
第五首 「大满足」
小孩子经过苦苦的哀求后,终于如愿以偿,那种幸福得意的样子,乐曲中华丽的音符正说明了一切。在这首乐曲中终于听见主和弦的完整,也表达了满足的心情。
第六首 「大事」
强劲的和弦砸下!究竟是什么事情,让小孩子严肃的皱着眉头?难道是对老师的恶作剧被发现了?下降的音型似乎透露出大事不妙了。
第七首 「梦幻曲」
此曲为「儿时情景」钢琴曲集中最著名、也最受欢迎的作品,如梦般的旋律,描绘小孩子的想像力,音乐中的色彩变化,似乎如同烟雾一样向四面八方扩展开来,单纯的旋律中,和声却是无比丰富。
第八首 「暖炉边」
在如梦般的旋律后,旋律依旧温暖人心,描绘家人围在暖炉边,閒话家常、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刻。此曲如同「梦幻曲」的变奏,音乐中温暖而流利的旋律依然静静地反复着。
第九首 「骑木马」
孩子们骑上木马后,想像自已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切分音的运用更加强了骑马时一跛一跛的律动。这首乐曲也是练习钢琴演奏,从强劲到轻巧的力度的触键训练。
第十首 「假正经」
有的时候孩子们会装作一本正经的小大人模样,严肃地喃喃自语说着话,一付神祕兮兮的样子。舒曼借由小调表现小孩子心中的忧虑,然而,在大人的眼中却是最有趣的画面。
第十一首 「惊吓」
舒曼经常一边对小孩子说故事一边弹着钢琴,音乐会配合着故事的内容即兴演奏。此曲悄悄开始的乐曲,就像是恐怖故事的铺陈,之后阴森的音乐就是妖魔鬼怪现身的片段,吓唬着听故事的孩子们!
第十二首 「入睡的孩子」
玩了一整天,太阳下山了。昏昏欲睡的小孩子,却硬撑着沉重的眼皮不愿睡觉。终于,小孩子钻进温暖的被窝里,听着摇篮曲进入梦乡。这首乐曲与摇篮曲不同,他是描绘孩子快入睡时的画面,与进入梦乡后恬静的面貌。
第十三首 「诗人讲的话」
沉睡的小孩子在梦境中梦见了一位诗人,其实,梦中的诗人就是他自己。舒曼特别以巴洛克时期盛行的圣咏风格谱曲,乐曲中段异国风格的旋律,则描绘小孩子进入梦中奇幻的仙境!生动的故事透过旋律述说着,这首宁静的终曲,让人留下无限的想像空间。
转载请注明源自 每日美剧 www.meirimei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