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电影】机器人梦游症。
幕后黑手 发布于 2017-05-06
![](/static/images/reviews/f2aa6075-2709-481b-9c61-7ee02842b648.jpg)
只要有梦就能飞翔。
此片为本届「桃园电影节」台湾奖入围作品。
虽然是好些年以前的社会事件了,但,人类被机器控制与取代的趋势没有减缓,反而愈来愈朝「机器人梦游症」(Robot Somnambulism)拍摄当时的状况前进,渐渐地,当年被认为血汗的状况似乎已成过往云烟,实际上,类似状况仍在巨大工厂里的角落悄悄发生?
实现劳动者体面劳动,这句话讽刺得很。
![](/static/images/reviews/b78655ad-7d72-40db-bfec-3a58947ef2e3.jpg)
劳工向来不可能真的体面,体面只适用于高阶管理阶层,底下的人劳心劳力的消磨健康与时间,换来上级体面地顺利呈现工作成果,有体面的上级就会有体面的业绩与公司,这就是劳资双方很难站在同一个角度看待工作这回事的原因。但,出社会工作的每个人都清楚,这就是社会运作的模式,当不成上级便只能继续埋头耕耘打拼,期待有朝一日自己能够站上高位,开始享受体面的工作生涯。
体面吗?压力同样随之而来。
这支纪录片以富士康深圳厂区跳楼事件、宏达电手机供应商洋华光电工会抗议事件及工程师过劳死事件来做铺陈,虽然隶属不同公司,彼此文化也不一样,负责区块更不相同,可是,劳工扛起公司命脉的写照却一模一样,无论是生产线上的作业员或开发面板的工程师,为工作付出所有心力却换来一片空白的结果,任谁都无法忍心。
或许普遍来说,人们并不觉得生产线作业员有什么了不起,但仔细想想,每天要重复五千一百四十二次的固定动作、每个月二十几个工作天、一年十二个月……我突然觉得作业员的辛劳远远超过许多人,单调动作的工作所疲惫的,不只是体力,还有眼力与心智。
我不相信有多少人在做完那样的工作,下班后还有精气神去过过自己的生活。
![](/static/images/reviews/b87a4136-b255-42c1-8766-8d4a9294e090.jpg)
「机器人梦游症」所记录的是较为苦闷的那一面,劳动者的辛苦往往都被舆论淡化,不过,人类会自己找寻出路,一般劳工下班后的休閒活动除了在公园溜飞轮,当然还是有其他交谊活动,只是那些并不在这部纪录片所要留住的影像范畴,既然要记录,当然要把真正的问题反映出来。
可能有人会问,洋华工会与劳工团体在那场抗争中为什么不找洋华高层处理、反而找了上游厂商宏达电?同样,富士康跳楼事件愈演愈烈之际,舆论矛头也指向了苹果、不单单富士康而已,只是,影响层面更广的的苹果最后选择摆脸给供应商、同时做给社会大众看,实际取得的利润仍远远超过代工厂与底层劳工所得,怎么却没多少人认真挞伐?
使用与爱好iPhone的人们,面对排了好久才入袋的新手机,会想到里头的零组件可能来自剥削劳工的工厂吗?
如果不会,为何宏达电就得不到那般「待遇」?市值与影响度的落差,竟也成为舆论选择检讨的原因之一?
![](/static/images/reviews/6f1c9b54-802a-4a71-863e-a52e8a7313de.jpg)
这是社会现实与职场现实的双重残酷,也不是外国月亮比较圆,而是面对国际知名的外商,台湾人向来很少检讨到收益最多的对象去,供应商与代工厂的血汗,始终没办法反应到真正该要负责的对象身上,钱给人家赚走了,辛苦则留了下来。
几桩血汗劳工事件,都在反应一件事,面对不合理的工作内容,为什么多半选择隐忍?决心挥开陋习的人,为什么反而变成箭靶?华人特有的工作心态确实是根深蒂固的问题,也是为什么劳动法规一再为劳工修改却没有收到太大成效的原因。
拥有权益是好事,真去争取却容易换到就此掰掰的结局,这般待遇教劳工怎敢吭声?难道,只能默默埋头做就好?
倘若这样,梦该怎么飞翔?
(本文图片取自「机器人梦游症」官方脸书。)
-2017桃园电影节-
电影名称:机器人梦游症(Robot Somnambulism)
影展官网:http://taoyuanff.net/
影展日期:2017.05.12-05.25
上映场次:2017.05.19/17:00/桃园光影电影馆
![](/static/images/reviews/23c9cbe0-8899-4a87-8263-05d9972fa6b7.jpg)
转载请注明源自 每日美剧 www.meirimei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