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对,那时错
蔡 玮 发布于 2017-05-07
[DVD]洪尚秀【这时对,那时错 Right Now, Wrong Then】(2015)
撰文/蔡玮
同样一则故事,分成两部分分别呈现主人翁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下不同的结局。似带有个人满足慾望企图的私小说性质,但又不失诚意。已婚的独立制片导演,在与导演见面的座谈会前夕,邂逅了一名想成为画家的当地少女。他对另一名上门寻求助导工作的年轻女子,正因为对方的年轻,心里虽带有对爱情的渴望,但又因为已婚的身分不得不自我警惕。
在前半部,导演规避了所有可能造成少女负面印象的话语,但同时也不得不隐藏已婚的身分。直到少女带着导演一同直面友人的检视,两人之间美好的气氛才宣告结束。
在后半部,导演并不掩饰对少女画作的严厉批评,以及渴望爱情的愿望,并诚实表示自己已婚的身分,结果竟然获得了少女的谅解,在象征性替少女套上临时捡到的戒指的动作上,达到了家家酒式、非现实的、精神上成婚的理想。又因为导演的坦率、爱玩的性格被少女认知、接受,甚至接下来前者在少女友人面前表演酒后猝死、酒后宽衣解带等的疯狂行径,又再度受到少女的维护。
但,最理想的状况也仅止于动乎情、止乎「理」的程度。少女并未如她所承诺的、返家后等母亲睡着后,再次外出与等在门口的导演谈心。而结局中,少女更将对心中想要理解导演的愿望,投射在导演的作品上。造意者似乎利用了职业身分的各种特权,编排了让自己顺利进入少女情感世界的情节,最后还暗示导演与观众的关系,可以是男女情人关系的昇华。
姑不论各人对主人翁移情作用的概率,或观影获得的酸的观感、或甜的满足,若从赛局理论的角度,对主人翁后半部的成功也能成立一说。意即在男女共筑感情世界的赛局,前半部主人翁所以「错」,是因为他虽努力制造对方美好、友善的印象,却实质上并未触及最敏感的婚姻状态的问题,间接造成进一步达成彼此情感协议的门槛。
后半部主人翁所以「对」,正是因为他的「诚实」主动表明自己的婚姻状态,而获得少女在精神上的契合的协议的认可的机会。但,不要忘记导演在少女面前一面说想与少女结婚,又一面为了自己已婚的身分不能如愿而泪流满面,这在僱佣模式赛局理论中,曾做过有关信誉价值的效果分析(赛局理论与经济模型,David M. Kreps)。也就是雇员一旦原谅雇主的剥削,就无法阻止后者再度违反不剥削对方的协议。这在感情世界,具有相同的效果。少女因为导演的眼泪,认为导演不失诚实,同时意味着原谅对方对自己非礼用情。是少女的原谅,鼓励了明知自己已婚的导演,再将戒指套在未婚的少女手上。这个动作无论导演是有心、或无意,总之制造了少女心中所谓「艺术人是疯狂的」的印象,就像他前一刻的痛哭,难保也让少女理解成「艺术家是感情丰富的」的认知。
男女感情世界的经营,原本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共同协议之上。像后面这种情形,少女的原谅,使得对方得以一而再、再而三的违背必须遵守的协议,以获得最大的利益,也就是情慾上的满足。在现实中,多少年轻的少女能够将感情昇华到艺术的鑑赏层次,又有多少的无知少女受到所谓「名人」「艺术家」标籤的蛊惑,将虚拟当真实,将游戏当真,其中的机率与道理,正如上述的赛局理论的分析。标题中的「对」与「错」,都不过是造意者主观的愿望的投射罢了。最终,少女决定寄情于导演的作品,其实就与导演本人的情感协议的角度,大概比直接的拒绝感受上好些罢了,实际上并不具备任何现实的意义。(20170507这时对,那时错)
导演:
洪尚秀 Sang-soo Hong
编剧:
洪尚秀 Sang-soo Hong
演员:
金敏喜 Min-hee Kim ............熙贞
郑在咏 Jae-yeong Jeong ............全秀
撰文/蔡玮
同样一则故事,分成两部分分别呈现主人翁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下不同的结局。似带有个人满足慾望企图的私小说性质,但又不失诚意。已婚的独立制片导演,在与导演见面的座谈会前夕,邂逅了一名想成为画家的当地少女。他对另一名上门寻求助导工作的年轻女子,正因为对方的年轻,心里虽带有对爱情的渴望,但又因为已婚的身分不得不自我警惕。
在前半部,导演规避了所有可能造成少女负面印象的话语,但同时也不得不隐藏已婚的身分。直到少女带着导演一同直面友人的检视,两人之间美好的气氛才宣告结束。
在后半部,导演并不掩饰对少女画作的严厉批评,以及渴望爱情的愿望,并诚实表示自己已婚的身分,结果竟然获得了少女的谅解,在象征性替少女套上临时捡到的戒指的动作上,达到了家家酒式、非现实的、精神上成婚的理想。又因为导演的坦率、爱玩的性格被少女认知、接受,甚至接下来前者在少女友人面前表演酒后猝死、酒后宽衣解带等的疯狂行径,又再度受到少女的维护。
但,最理想的状况也仅止于动乎情、止乎「理」的程度。少女并未如她所承诺的、返家后等母亲睡着后,再次外出与等在门口的导演谈心。而结局中,少女更将对心中想要理解导演的愿望,投射在导演的作品上。造意者似乎利用了职业身分的各种特权,编排了让自己顺利进入少女情感世界的情节,最后还暗示导演与观众的关系,可以是男女情人关系的昇华。
姑不论各人对主人翁移情作用的概率,或观影获得的酸的观感、或甜的满足,若从赛局理论的角度,对主人翁后半部的成功也能成立一说。意即在男女共筑感情世界的赛局,前半部主人翁所以「错」,是因为他虽努力制造对方美好、友善的印象,却实质上并未触及最敏感的婚姻状态的问题,间接造成进一步达成彼此情感协议的门槛。
后半部主人翁所以「对」,正是因为他的「诚实」主动表明自己的婚姻状态,而获得少女在精神上的契合的协议的认可的机会。但,不要忘记导演在少女面前一面说想与少女结婚,又一面为了自己已婚的身分不能如愿而泪流满面,这在僱佣模式赛局理论中,曾做过有关信誉价值的效果分析(赛局理论与经济模型,David M. Kreps)。也就是雇员一旦原谅雇主的剥削,就无法阻止后者再度违反不剥削对方的协议。这在感情世界,具有相同的效果。少女因为导演的眼泪,认为导演不失诚实,同时意味着原谅对方对自己非礼用情。是少女的原谅,鼓励了明知自己已婚的导演,再将戒指套在未婚的少女手上。这个动作无论导演是有心、或无意,总之制造了少女心中所谓「艺术人是疯狂的」的印象,就像他前一刻的痛哭,难保也让少女理解成「艺术家是感情丰富的」的认知。
男女感情世界的经营,原本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共同协议之上。像后面这种情形,少女的原谅,使得对方得以一而再、再而三的违背必须遵守的协议,以获得最大的利益,也就是情慾上的满足。在现实中,多少年轻的少女能够将感情昇华到艺术的鑑赏层次,又有多少的无知少女受到所谓「名人」「艺术家」标籤的蛊惑,将虚拟当真实,将游戏当真,其中的机率与道理,正如上述的赛局理论的分析。标题中的「对」与「错」,都不过是造意者主观的愿望的投射罢了。最终,少女决定寄情于导演的作品,其实就与导演本人的情感协议的角度,大概比直接的拒绝感受上好些罢了,实际上并不具备任何现实的意义。(20170507这时对,那时错)
导演:
洪尚秀 Sang-soo Hong
编剧:
洪尚秀 Sang-soo Hong
演员:
金敏喜 Min-hee Kim ............熙贞
郑在咏 Jae-yeong Jeong ............全秀
转载请注明源自 每日美剧 www.meirimei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