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第白日梦-1984年纪录片《安东尼奥・高第》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雕塑、装置艺术和建筑是属于三度空间的,然而高第却把它们完美融合了。他师法自然,举凡人、动物外壳与骨架、火山熔岩、植物、昆虫、翅膀与花瓣……都是他创作的母题;他对建筑的审美观也是非主流的,倡导建筑外观和室内设计的整体性,大至梯厅手扶梯,小至灯饰家具全不假手他人;室内空间没有一条垂直水平线让眼睛休息,蜿蜒起伏的流动感,营造出生机盎然的动态场域。
这个影片是由日本知名导演 敕使河原宏1984年前往西班牙拍摄的纪录片《安东尼奥・高第》。介绍Casa Batllo(巴特罗之家)、Casa Mila(米拉之家)、奎尔社区教堂地下室、奎尔公园…,带着我们的眼睛到巴塞隆纳做了一场高第的建筑巡礼。一个多小时的影片,只有影像和音乐,几乎没有旁白,随着交错叠砌的曲墙门廊,像坠入一个邈远的梦境。
特别一提的是,改编自安部公房的小说《沙丘之女》正是这位导演 敕使河原宏的作品。这部高第纪录片的配乐也是由同一位作曲家武满彻作曲。令人惊讶的是,低限清冷的曲调,或管风琴、弦乐的低回,与高第的建筑风格毫无违和感,全片充满奇诡森冷的魅力。
圣家堂于1883年由高第接手设计,地下圣堂完成时已1892年,然后高第1926年不幸被电车擦撞而过世,没想到1936年又爆发西班牙内战,许多珍贵资料付之一炬,工程停顿到1954年才复工。后来接手的建筑师只能从高第留下的手稿、模型去揣摩他的设计理念与意志。这部于1984年拍摄的纪录片尾声让我有点惊讶,因为圣家堂只完成了东向「诞生立面」和西向「受难立面」,连接两座立面的中殿空荡荡的还没盖好。果真如高第当年所说:「我的客户(天主)并不急。」
20世纪后的巴塞隆纳是高第打造的城市,每一件作品都是他的大型雕塑与地景艺术。如今来到了2017年,高第的魅力依旧有增无减。极致的工艺、装饰性美学、风格化演出,高第为巴塞隆纳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手感经济。
*敕使河原宏1984年前往西班牙拍摄的纪录片《安东尼奥・高第》
转载请注明源自 每日美剧 www.meirimei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