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安娜波尔 Ana Lily Amirpour【生存者 】(2016)

蔡 玮 发布于 2017-07-31
整个幻想社会格局,像是结合了美国文化的两个极端—极度强暴或迷幻虚无


莉莉安娜波尔 Ana Lily Amirpour【生存者 The Bad Batch】(2016)

撰文/蔡玮


摄影夸大了肌肤与物质的肌理。人物设定具有美式漫画类型人物的夸张效果。西部片的缓慢节奏,残虐片的场面。对白不起特别的作用,整个故事似乎是从无对白电影叙事中间窜出。只除了银河夜空一场戏,一男一女在黑暗中相遇,主人翁只能悲凉的自问,这是在哪?为何只有人类要害怕同类?明显的是在质疑美式文化的极端成素—也似乎是因为如此,果然吸引了富于内省的好莱坞偶像跨刀襄助。有听过剥削式行销,像这样大格局的剥削美式文化的企划,还是比较罕见的。

体制判定为失败者,要选择弱肉强食的一方,还是嗑药一族?如果都不选,就必须具有金凯瑞一般的求生本能—没想到自给自足的拾荒者,在造意者笔下却拥有最高的道德境界。

场景结合美墨边境荒漠,与都市废弃物堆置场的荒凉美学。主人翁出场不久,就被塑造成生存的英雄。但这原本低调的英雄形象,在片中却必须面对现实的残酷抉择,意即在食人禁忌与精神麻醉之间,择一选择。后者,不仅是嗑药,而且是积极鼓励追逐个人理想的一方,这又让人联想到是对美国梦的讽刺。整个幻想社会格局,像是结合了美国文化的两个极端—极度强暴或迷幻虚无。

兔子天生不具攻击性,从宠物沦为盘中飧只是人的一念之间。从另一观点,主人翁最后做任何选择,都不具备乐观的价值,因为她始终都是遭体制绑架的牺牲者。

胆小或是携带食物进场的观众,要小心了,真的要非常小心。到底答案为何?—什么又是嘴巴躁动的疯子哲人口中所说的「人生不容或忘的事?」,要知正解,不妨从金凯瑞给出的玻璃球去设想。这或许也是造意者做为旁观者清的立场,最后给美国文化的一丝肯定。

金凯瑞与基努李维透过重度化妆的演技,给人一种梦幻又似曾相识的趣致。还必须提醒,女主角拍得固然美极,但不鼓励贪欢小鲜肉的观众过度地移情,真的,否则极可能乐极生悲。想要娱乐一下就有这么难吗?问题出在制造反高潮也是一种批判的姿态。(蔡玮,20170731生存者)

导演:

莉莉安娜波尔 Ana Lily Amirpour

编剧:

莉莉安娜波尔 Ana Lily Amirpour

演员:

苏琪沃特豪斯 Suki Waterhouse  ............艾伦/Arlen

杰森摩莫亚 Jason Momoa  ............迈阿密人/Miami Man

基努李维 Keanu Reeves  ............梦想/The Dream

迪耶哥路那 Diego Luna  ............Jimmy

金凯瑞 Jim Carrey  ............Hermit

(atmovies.com.tw)

转载请注明源自 每日美剧 www.meirimei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