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岛屿写作-西西.也斯.刘以鬯
「外面的雨密密麻麻。你抬起头来,外面的阳光遍地。收到了新书和信。书和信和阳光和雨,这夏天几乎是美丽的了。也不一定要新书,读一本旧书也好。读劳伦斯的感觉就像是整夜不睡觉工作到黎明时分舒伸四肢打一个呵欠而你感到热力在你自己身上而不单是在书页里。如果你感到热力在你自己身上而不是在外边的世界,那么这夏天就几乎是快乐的了。」 ──也斯《灰鸽早晨的话 /生长的夏季》
香港作家目前最喜欢的有三位:西西、也斯、刘以鬯。虽然他们的作品读得不多,虽然他们的年纪都很大,也斯老师也已过世,但有个共同气息:青春。他们从不同角度书写香港这座城,或小说,或诗歌,或散文剧本影评,却始终保持青春又澄净的语言。
西西老师的《画/话本》《剪贴册》《手卷》…以图文对照的方式,述说文艺生活之趣味。文字明快洗鍊,天真烂漫中又有自己的洞见。读来轻松愉悦、沁凉消暑,没有读小说时那种非往下看不可的冲动及厚厚一本的沉重,只是很随兴地,欢迎读者随缘、随时、随地自由进出。
也斯老师的书我只有两本:《灰鸽早晨的话》《也斯的香港》。文风清逸、文辞素朴隽永,不是那种「文字妆」很厚的迂回雕琢,也不作兴西方作家那套写作技巧,却能轻轻松松打开你的心门。描写庶民日常百态,笔锋生动鲜活有滋有味。他的文采来自人生哲学、气度、识见、修为,还有他喜欢的法国电影。读他的书,我总是在讚叹声中一路进行。是真心喜欢哪。
刘以鬯老师的文字比较潮湿,酒精浓度很高。出生于上海,跟张爱玲只差两岁。他的文字有种怀旧又摩登的老派气息,像老上海月份牌美女、像梦呓呢喃的意识流、也像时空错置的后现代拼贴。同样出生于上海的王家卫,在刘以鬯老师的文字里找到了乡愁与消逝的时代剪影。电影《花样年华》《2046》里频频擦肩而过的周慕云与苏丽珍,正是源自于他的小说《对倒》《酒徒》。
只不过是今天早餐时间看了公视节目《他们在岛屿写作》介绍了也斯,又忍不住不吐不快拉拉杂杂写了这一篇。西西和也斯老师的书很适合这个持续高温38度的仲夏,刘以鬯老师的书适合夜里读,也许这是我中年阿桑的阅读偏见,分享给大家。
转载请注明源自 每日美剧 www.meirimei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