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电影】函馆珈琲。
幕后黑手 发布于 2017-09-21

如果没有梦想就好了。
如果没有梦想,你会是什么模样?

大概是年纪到了一个转折,三不五时会想着眼前的自己与彷彿可以看见未来的自己,那是真正想要的样子吗?还是说,只是依附在现实底下的不得不为?我仍相信梦想存在,却觉得那个距离愈拉愈远,好像一个不留神,它就会彻底与思绪断线,然后始终等着一个空壳般的期盼。
突然有点羨慕,「函馆珈琲」(HAKODATE Coffee)里的四个人这样相遇与珍惜的情谊,彼此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及目标,哪怕只是暂时逃离从来没有放过的回忆,都好。
即使相信梦想,我也相信每个人都有很想逃开的事情,纵然,那与梦想相依或牴触。

一子的故事并未在电影里头交代清楚,那是恰好的留白,她有不得不逃开的过往,然后用眼泪与忙碌与放空偿还;她说的那句话很打动我,让我脑中思绪翻了又翻还无法明白,我想我们面对随时都在改变的下一秒钟始终都没有做好准备,以致于事后回想起当时所说的最后那句话时一直都抱有遗憾。
你跟生命里重要的人所说到的最后一句话,是不是太平凡太平淡了?
如果当时可以怎么说,是不是遗憾就会少一点?
然而,打薄了些遗憾之后呢?

相泽可没在浪费时间,他知道函馆不是他的家乡,他恐怕再也回不去出生地德国了,渐渐的,连德语怎么说都忘得差不多,但他没有被冷酷的现实打败,偶然间拿到的小熊布偶成为他的依归,他十分清楚没有安全感的感受,那种煎熬教人难受,如果可以透过小熊布偶让一个孩子转移内心的担忧,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他生命里绝对不可或缺的,除了小熊还有起司塔,更有不服命运摆布的决心。相较之下,桧山只有咖啡与书本,现在的他,单薄许多。
只是,人生需要的不是要往哪里去,而是要跟谁在一起。

对于拥有写作背景的电影角色,我向来很感同身受,我几乎能完全体会桧山心中的挣扎,文字无法从脑中迸出的焦虑以及怎样都静不下心撰写的空寂,压力更大的是,第一部作品就受到瞩目,反而压缩了后续作品的创造力,那种写不出东西的煎熬我深深体会也不想体会。
生命只剩下写的家伙如果不能写了,还有什么意义?
电影可没有点到为止,透过编辑对桧山说的话,又把写作路上的颠簸给掀了开来,年纪小的时候生活没有太多忧虑,于是寄情于文字世界,脑海里的满腔热情与文泉湧现,只是人总是会成长的,随着碰到的社会现实愈来愈多,文字反而愈来愈少,梦想也愈来愈小,最后封笔了、结束了,曾经风靡的为文者最后只是过往云烟,那对笔耕孜孜的人来说是多么难堪的现实?偏偏那是作者自己才能决定的最初与最终。

我体会得来那种寂寞,类似的寂寞,佐和在针孔相机浪漫的缓慢的等待里,则自己静静享受着。
某方面来说,佐和的想法跟我很像,我也很少拍动态人像,只因动态及人像脱离我所能的掌控,我喜欢拍静物拍风景,唯有浪费一点时间慢慢等候才看得到摄影者眼底深处的祕密。即便她很少很少说话。
跟一子、跟小熊、甚至跟桧山不同,佐和对未来没有什么想像,她只要求自己好好过完每一天,利用夜深人静的时刻把大街走过一趟,选取适合的角度与位置拍摄,十五分钟里,她会透过针孔相机的眼睛看穿时间,也许下一秒钟,她会说出自己都很意外的一句话。

时间流逝的方式也许在函馆真的跟在其他地方不同,但,到底有没有人在等你?
梦想好像不应该这样叙述,那是彼此最真切的玄机,怎样都不能轻易吐露,但是,有多少人确认过自己的梦想究竟有几多成功机会?在这变动快速的荒唐之中,究竟有没有人在等你?

「函馆珈琲」于我确实很有感触,堪称近来相当享受其中的日本电影,函馆就别说了,当然想去看一看,若真有翡翠馆,可以去喝杯咖啡更好,意外的是电影里的演员纵使不算出名,依然将剧情与人物情绪引导得相当入里,看着看着,我都忍不住想去添购一套手冲咖啡器材,要是有那么一天,我能慵懒地把咖啡冲泡出来,好好享受一个无所事事的假日,就怕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只是,倘若梦想如此,实现它不?五稜郭若那么漂亮,去走走不?
电影名称:函馆珈琲(HAKODATE Coffee)
发行年份:2016年

转载请注明源自 每日美剧 www.meirimei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