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电影】白色女孩。

幕后黑手 发布于 2017-12-02

  无酒不捕鱼。


  能留下记忆的,往往是不经意捕捉到的片刻,每天待在里头的日常反而成为遗忘最直接的方向,香港最后一个渔村在时代不断跨越的影响下,已经渐渐没了生机,那就像是我们熟悉的偏乡,迟早得要面临被忘掉的日子到来。

  珠明村里有个女孩被村民们另眼以待,大家好像知道些什么、彷彿又不知道了什么,女孩白天得要遮蔽全身才能外出,晚上才是她最自在的时间,爸爸为了保护她,什么都不让她了解,只是女孩会长大,早晚会碰到改变生命的那个人。

  那个人,我原本以为是小田切让饰演的男主角。


  我一直在想,大概是我对香港偏乡渔村的生活概况太不了解了吧?「白色女孩」(The White Girl)的背景设定在香港最后一个渔村,女孩罹患的皮肤病看起来俨然也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她的无力无奈无感在面对外面世界变迁无感无奈无力的渔村内显得没有违和,她只有一个朋友,而且同样在村子里是没受注意的小孩豪仔,彷彿,豪仔象征的是这座渔村在逐渐凋敝的香港(珠明村)里的地位,村落之于香港、豪仔之于珠明村。

  那么,女孩呢?


  袁澧林饰演的女孩确实有股清秀空灵的气息,宛似不食人间烟火,但她的内心渴望燃烧,意外在爸爸渔上发现的皮箱,揭开了她的身世之谜,妈妈到底怎么死的疑惑也在开启皮箱里的潘朵拉以后彻底掀开。

  她需要有个人分享,豪仔太小不会懂的,偶然在海蚀洞遇到的日本人就成了取暖的对象。


  小田切让饰演的男主角于我而言有些莫名,不清楚他为何选择来到香港、怎么来到最后一座渔村,甚至,他为什么要放逐自己的原因线索都十分稀少,少到,我以为他是天使,只为了让女孩在最需要被人在乎的时候存在,即便片中差点捣毁一切的夜晚,他还是没在女孩身旁。

  女孩守住了那座废墟,其实守住的,是即将崩溃的内心屏障。


  我喜欢袁澧林在「白色女孩」里的演出,或该说,那种孤寂的青春;但小田切让的演出则让我十分不解,片中的这位放逐的日本人究竟为何而来?又带了什么回去?原以为白只会带来剧情上的冲击,结果真正让我有点感觉的,反而是胡子彤偶尔登场的情绪,他还是适合这样的角色,吊儿郎当,内心却隐藏着真实情感。

  我想「白色女孩」确实具有导演想要象征的事物,只是对于非在地人来看,那般情愁过于薄弱,小渔村将要被剷平开发的纠葛还没来得及呈现,故事已然了结,留白的不是观后的想像,而是愣眼的问号。


  难怪女孩爸爸出海前都先饮酒买醉,电影没有述及的海上景况,恐怕才是真正的孤独。



  -2017台北金马影展-
  电影名称:白色女孩(The White Girl)
  影展官网:http://www.goldenhorse.org.tw/


  影展日期:2017.11.03-11.24
  上映场次:2017.11.21/11:20/台北新光影城1厅
       2017.11.22/21:30/台北新光影城1厅

转载请注明源自 每日美剧 www.meirimei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