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电视】长安十二时辰。
幕后黑手 发布于 2021-04-25
真的相信一个死囚吗?
开元二十三年,西元七三五年,西突厥别部突骑施的忠顺可汗苏禄对唐国发起侵攻,这个时候的忠顺可汗应该不会想到他任突骑施可汗的日子,只剩下倒数三年。
苏禄的侵攻,主要朝陇右道北边的北庭及安西都护府的拨换城而来,当时唐朝掌管北庭都护府的将军名为盖嘉运。盖嘉运前一年才刚就任,之前他略有战功,为人自负但又运筹帷幄,最终苏禄军队的侵扰并未对唐国在西域的局势产生重大影响,盖嘉运在拨换城遇袭后的三个月出兵击退了突骑施,又一次的战功与胜利。
然而,盖嘉运按兵不动的三个月里,拨换城周边的一个名为烽燧堡的守城却上演了场足泣鬼神的壮烈抗战,那是唐军派在陇右驻防边疆的第三十三折冲府第八团的故事,也正是「长安十二时辰」(The Longest Day In Changan)的剧情关键背景。
唐国在贞观初年将全国行政区划分为十道,名为大唐十道,陇右道即是其中之一。
陇右道,陇山之右,包含唐国西域的所有疆域,是当时最偏远、战争最频仍的地区,军队将士派往陇右都是相当刻苦的事情,大概像台湾戒严时期的金马奖,前线随时有变化、能不能活着回来犹未可知,自然地,一同作战的同袍就有了难以割舍的革命情感。
历史上并未存在烽燧堡这个地方,但突骑施的侵扰确实在开元二十三年十月发生;历史上其实没有第三十三折冲府第八团,当然也没有死守烽燧堡的可歌可泣,那年被突骑施侵扰的拨换城,即现今的新疆阿克苏。
阿克苏如今是新疆的一个自治区,在天山以南、大漠西北,早在贞观二十二年,西元六四八年,唐国为了维持西域的稳定,在此设立了安西四镇;所谓安西四镇,前期指的是龟兹、于阗、疏勒、焉耆四个军镇,由于西域战事与疆域变动频繁,安西四镇也碰到多次裁撤与复归,直到调露元年,西元六七九年,才将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座城镇定为后期的安西四镇。
这里提到的碎叶,据说乃「长安十二时辰」里不时提到的「诗仙」李白的出生地。
如果「长安十二时辰」还有续集来到十一年后的安史之乱,或许能看到李白投靠永王的戏码,只是最后我们都知道了,他的下场不太好。
说到这儿,现在愈看唐朝的历史细节就会愈发现跟小时候从课本上认识的唐朝有很大不同,以前总认为李白来自四川、长大后才晓得李白原来可能是当时定义的胡人、又或者是唐太宗兄李建成之后,那个时代、那样的出身,真能算是「中国人」吗?当然,中国人的概念是后人加上去的,李白所在的时代不存在中国概念、而是强盛的唐国。
出生于碎叶城的李白倾慕唐国文化,跟那时的许多塞外人一样,总要到长安才见天下,何况自幼就迁移到四川的他,唐文化的薰陶从小就累积起来,或许是这样特殊的成长背景,才让他后来一出手就教贺知章惊为天人。
小时候读的大一统中国史观,到了比较有能力分辨虚实的年纪再读,会发现从小以为的最强朝代与天可汗,其实在当时都背负着无法预测的内忧外患,唐确实输出了许多文化器物,但也随时被周边国家虎视眈眈,外有东西突厥与吐蕃威吓、内有各地都护府与藩镇蠢蠢欲动,能克服如此巨大的压力而登上天子之位的人,无怪乎会自认为神。
回到开元二十三年。
盖嘉运将军的确在隔年一月出兵反击,什么原因让他等了三个月之后才发兵,目前没有明确证据与史料支持,后世人可以推想盖嘉运是具有战略的军事家,让突骑施在冰天雪地里耗损了大半兵力再反击,自然成功机率大增,唯独史册不会记载的是他按兵不动背后有多少代价。
可以想见的是,倘若真有第八团守在那个遍地烽火的地方,别说三个月,三天都是一辈子般的漫长。
对烽燧堡弃而不援的盖嘉运,后来因成功击退突骑施军队而有战功,其后又穿针引线花了四年时间,从敌方内部成功瓦解了突骑施势力,来到开元二十八年,唐玄宗封他为河西与陇右节度使,盖嘉运自恃战功彪炳、目中无人,不仅拖延赴任也沉迷酒色;盖嘉运的官运可不是从此一帆风顺,隔年的开元二十九年,南边的吐蕃派出大军压境,长达半年的战事,最终唐军再次丢掉了军事要地石堡城,盖嘉运因此遭到免职,从此消失在唐朝官场上。
石堡城在剧里是重要的关键点,更是男主角张小敬被贬的原因,剧中他拒绝了当时决定发兵石堡城的信安王李玮的征召,因此被赐予无用刀一把。
石堡城位于青藏高原,历史上多次引起吐蕃与唐国的征战,前后二十年之内共发生了四次石堡城之战,第一次唐国从吐蕃手中夺下石堡城、第二次唐丢掉了此地、第三次唐军还是没能攻下石堡城,最后一次发生在天宝八年,西元七四九年,唐军终于从吐蕃手中夺回石堡城,并改置神武军驻守。
吐蕃,蕃音「播」、也读「番」,位于西域之南,一个连名称都给历史学家争论不休的古国名,这个由藏族建立的君主制国家为了生存不断向外拓展,一直以来都是侵扰西域频繁的国家,大家在历史课本里读到的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则发生在九十四年前的贞观十五年,经过了近百年的交流发展,唐国与吐蕃两国人民早就密不可分,偏偏为了国家疆域、也为了统治者的野心,吐蕃这个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国家终唐一朝都没能完全放下攻防。
其实吐蕃不只在石堡城跟唐国有多次交锋,还有跟另一小国也在「长安十二时辰」里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远因,那就是卡在吐蕃进攻安西四镇要道上的小勃律。
勃律,喀什米尔北边的古代小国,西元七世纪遭到吐蕃击破后分为大勃律与小勃律两个国家,大勃律国基本还是在老祖先的地盘、小勃律国则向西北迁移至约现今吉尔吉特之处,两小国幅员都不大,大勃律在开元初期受唐国册封与保护,小勃律王没谨忙也不堪吐蕃侵犯而臣服唐国,并在开元十年,西元七二二年受唐国册封为小勃律王。
由于小勃律王来朝时即与唐玄宗交好,两人几以父子之礼相待,朝臣看见小勃律王如此受宠,当然想尽办法抱腿,于是才会有电视剧里高官为了兴建小勃律使馆而不惜拆掉街坊的情况,闻无忌之死,远因真的很远,连同闻染的仰慕,都太远了。
再回到天宝年间。
「长安十二时辰」里,圣人对萧归说他已因当年烽燧堡之战的失职拔掉了盖嘉运,或是在扯谎,史实上导致盖嘉运败官的战役并非开元二十三年的突骑施寇边,而是六年之后的第二次石堡城之战,当然,萧归内心的烈焰既已燃起,就没有收回的可能,即使圣人背出第八团死守烽燧堡的将士名字,也不会改变他自诩为神的狂妄,上元灯会的阙勒霍多只是这一整天终点之前的最后点缀。
说到点缀,这出电视剧的男二李必,在真实历史的此时期才只是点缀而已。
戏剧改编原作本来就司空见惯,李必原型来自横跨唐代四朝的隐士政治家李泌,「长安十二时辰」里没跟观众说的是,根据史书记载,唐朝历史上并没有靖安司,最早赏识李泌的人也不是太子、而是剧中的圣人,唐玄宗是也;话说唐玄宗在李泌七岁时就发现他的才华,却只有发现而未重视,李泌跟着太子李享发展一跟就跟到太子于灵武即位为唐肃宗、再到安史之乱平定,其后便急流勇退归隐山林。
李泌一生都想图个清净,追求长生不老之术,也深谙官场险恶,剧中他大喊我想当宰相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他前后避开了玄宗时期宰相李林甫的威压与杨国忠的忌恨、又闪过了肃宗权宦李辅国的诬陷,甚至遭到代宗时宰相元载及常衮的排挤,最后才在唐德宗时出任宰相,展开一番作为。
大家都知道剧中的右相林九郎原型就是李林甫,他把持朝政十九年,排除异己、蔽塞言论,让玄宗继续沉醉在杨太真的温柔乡里,权倾一时;他担任宰相后期朝纲紊乱,李林甫与安禄山一个在内把持朝政、一个在外节度做大,最终导致了天宝十四年,西元七五五年的安史之乱。虽然,接续李林甫后面就任宰相的杨国忠才算是罪魁祸首。
李林甫不意外,权宦李辅国又是谁?其实剧中他多次登场而且都很关键,李辅国别名静忠,没错,就是那个告发李必的太子亲信宦官;至于元载,就是剧中那位令人讨厌得牙痒痒、一直攀龙附凤的大理寺评事。
我觉得能把一个角色扮演得令人生起厌恶,代表该演员的角色刻划成功。
一边看电视剧、一边读历史是件有趣的事,「长安十二时辰」确实考据严谨,无论是长安城内的建筑、长安居民的衣装,甚至是作揖行礼与日常生活,都令人目不暇给,很想放慢速度一格一格看清楚来;城内的歌舞昇平那般精致,塞外战场的残酷也没有马虎,剧中关于战争的焦点都在陇右,包括第八团在内,大家都对陇右兵这个称呼有种弃嫌与无奈与骄傲,提到陇右兵,自然不能不提到崔器。
然而,电视剧里的崔器跟史实中的崔器截然不同。
就在「长安十二时辰」发生的天宝年间,史实的崔器只是个文官,天宝六年担任万年县尉,不过表现平平,其后几度在官场遭遇连坐牵累,最终受到荐举出任吏部侍郎及御史大夫;崔器虽然有才,却以酷吏闻名,最终是被自己陷害而死的达奚珣之魂给吓死。
年老被鬼吓死跟在敌阵中以旅贲军军长之名战死,落差甚远,剧中的崔器生动得有血有泪,堪称我最喜欢的人物。
另一个我也喜欢的角色,是狼卫首领曹破延。
「长安十二时辰」一开始揪住大家目光的狼卫,隶属后突厥汗国、其前身则是东突厥,跟开元二十三年寇边的西突厥不同;派遣狼卫潜入长安的可汗名为乌苏米施,他是真实存在的后突厥可汗,乌苏米施约莫在天宝初年被各部族共立为可汗,唐国本想招降他,怎料乌苏米施可汗压根不理、甚至准备反击,唐玄宗于是派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将军联合三支突厥部族发动攻势击溃了乌苏米施,接着乘胜追击,隔年年初,后突厥汗国灭亡。
曹破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无忧无虑的环境长大,跟张小敬珍惜长安居民乃至唐国人民拥有的平静生活类似,受够了连年战乱,没有人想继续颠沛流离,他不算反派,至少在我心中不算,却没办法阻止局势与时代推进的后果。
但是,挺身阻止长安城被阙勒霍多焚毁的张小敬又做到了什么改变呢?自以为主导一切的龙波,扭转了什么吗?
鱼肠呢?
檀棋问李必,面对这般凶险,是否真要相信一个死囚?李必看似无路可走,实则他未走偏过原先设定的路子,他要保住太子、他想当宰相、他要造福大唐万民,如果张小敬是唯一出路,他也没有选择的权利,而这一切,都在徐宾掌握之中。
西元七四二年,唐玄宗启用了天宝年号,这个强极一时的国家彻底地逐渐被玄宗、太真、右相、安禄山、杨国忠摧残,从此,大唐国运走向下坡。
临末,回头问问,张小敬是否真的没能改变一切呢?其实未必,张小敬或许在历史上不为人知,但他做了一件事情让安史之乱的民怨得到一口纾解;根据史料「安禄山事蹟」记载,因乱政导致安史叛军的宰相杨国忠与堂妹杨太真偕唐玄宗在长安城陷落后逃往四川,途中经过马嵬坡时,士兵们怨气难解欲找杨国忠算总帐,杨国忠情急之下逃入西门,却在门内遭一骑士射箭落马,随即遭到斩首凌迟而死。
「安禄山事蹟」卷下里是这么说的:
骑士张小敬先射国忠落马,便即枭首,屠割其尸。
杨国忠因与安禄山在朝政不合,两人都欲争取玄宗欢心而诸多摩擦,最终导致后者决心起兵叛唐,动乱的安史之乱让唐国一蹶不振;史书中虽仅记载了关于「张小敬」其人的这么一句话,而且,未必属实,但显然「安禄山事蹟」的作者如此特别一提是有所用心。
那么,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呢?
是姚汝能啊。
天宝三年,上元灯会,「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正式展开。
戏剧名称:长安十二时辰(The Longest Day In Changan)
发行公司:Netflix网飞
官方网站:https://www.netflix.com/
转载请注明源自 每日美剧 www.meirimei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