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有趣分析/希拉蕊‧韩演奏(Brahms Volin Concerto analysis)

夏尔克 发布于 2023-04-23

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是D大调,与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一样,据说他是先学会小提琴才学钢琴的。这首曲子不难理解,写于1879年(即完成第二号交响曲后一年),首演即大获成功,由布拉姆斯亲自指挥,好友姚阿幸担任独奏,他也给予此曲很多的意见,如今已是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以下是著名小提琴家Hilary Hahn与贾维指挥hr交响乐团的现场演出,她的琴音活泼而精准,个人很喜欢。



第一乐章第一主题刚开始就出现(0:42),曲调简单质朴辨认性高,由低音管与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一起奏出:

法国号很快就加进来,好让后来的上升音音阶更有力,而其中也藏有玄机。这主题我初听就觉得满熟悉的~这不是贝多芬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翻版吗?虽然调性不一样,但两者都有主调第一级-第三级-第一级-第六级-第五级这样的音型:


说布拉姆斯没意识到前辈贝多芬的创作是不可能的,他其实揹了很重的,继承贝多芬的包袱。这第一主题是很常见的八小节结构,前四小节与后四小节都是以属音,或属和弦作结(0:52),很传统,也暂时停留了两小节...到第九小节开始,用还原第七级音C的方式(0:57),转到下属调G大调的关系调e小调,这是很典型的布拉姆斯加上秋意色彩的方式,双簧管带出上升音阶,被减七和弦(1:07)逼迫的原来主音D,挣扎似的跳到属音A(1:11),迎面就是降B音的挑战,以往上跳的方式解决,非常刚健积极。

经过几次下行(1:21),终于转回D大调,第一主题配合弦乐的欢呼,开始兴奋的跳舞,就这样从安静到辉煌,这段不禁让人想到布鲁克纳第号交响曲第一乐章呈示部的第三主题,布拉姆斯应该没听过吧?一切~又是巧合...尴尬

这时若等安静下来后就给小提琴进来,也应该很不错,但布拉姆斯不想这么普通。随后是一段半音向上段落(1:55),呼应前面双簧管的上升音阶,与没有半音的第一主题成对比,先升了主音D,后来又还原,造成宽心的效果,与第二号交响曲第二乐章开头的方式一样,然后却强调了第三级音升F(2:22),与导音升C~这没转调喔,只是没强调主音而已 大笑

而在高声部的柔顺中,隐藏了一个旋律(2:41),后面会很重要:

B音降半音到降B音,这是之前给予挑战的音,也暗示着F大调(与关系调d小调)。果然引发了上升音阶与下降音阶的抵抗 (3:11),小提琴独奏就像趁机闯了进来,带着些许忧郁,正是d小调(3:18),这前面未出现过的调,有着与乐队群抵抗的孤高效果。

刚开始虽也是上行音阶,但下行时旋律暗示第一主题后面那几个音(3:18),并由管乐承接,小提琴则拉出许多大跳音程,极为激烈技巧也困难,等到分散式的第一主题来到(4:17),转到D大调,才慢慢下降平复,第一主题以原样出现(4:58),又还原C音(5:42),跟之前类似,但产生了一个新的主题~这正是刚刚隐藏的旋律,这下完全现身了,这就是第二主题,这旋律其实是第一主题的简化版(7:22),是布拉姆斯绝妙的布局,小提琴犹如翩翩起舞,这里就不多做解释了...

独奏小提琴充满了许多大跳音程,与前面一样,后来的上升与下降的对抗也是延续前面(8:58),一下是小提琴往下,对抗乐团往上,一下是小提琴往上,乐团往下,发展部开始,由第一主题的C大调(10:01),更加无畏无惧。 好了~我不想再写下去了,这么好听的曲子,只要听熟前面这十分钟,后面根本是势破如竹!两个主题分别发展,交互出现,融合,调性也是有大调有小调,让曲子更加丰富。乐章结束前的装饰奏(18:07)为布拉姆斯的好友小提琴姚阿幸作曲,主要以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为素材,先后出现,只是变成更炫技更复杂,完了后乐团接上(22:02),很快结束。



当年Hilary Hahn的布拉姆斯协奏曲唱片

第二乐章慢板,2/4拍子,不负众望以F大调开始(24:11),有力的抵抗第一乐章小提琴刚出现时的d小调(此F大调为其关系调),独奏双簧管吹出优美的旋律,但与第一乐章第一主题一样,都有第一级-第三级-第一级-第五级这样的旋律,所以也是由此衍生,但奇怪的是~这是小提琴协奏曲,怎会让主角被双簧管夺了去?这乐器在第一乐章也是抢了锋头。难怪当年小提琴家沙拉萨泰觉得质疑,不想演奏,这段也是所有木管乐器表现的场合,双簧管与低音管的对话极其有趣,但也没法忽略长笛的增色与竖笛在和声上的支持,还有法国号稳固的低音,与有时突然高音带来的呼唤…

小提琴要等到双簧管演奏这旋律充分结束后才登场(26:04),也是演奏此旋律的变奏,真的沦为配角地位了吗?但这些如加了花腔般的旋律如此明显,才是主角吧!而且还有前面为主角的木管轮流与之呼应,随着把许多音都降了半音开始出现一种黯淡感,却靠异名同音法把这些降记号全变升记号,先转调到B大调(27:23),带来了点希望,只是本身是下降音阶,很快又被灰暗的降半音所扰,竟然跑来升f小调,这是谱上注明”多一些宽广”与”有表现力”的部分(27:46),刚开始还是下降音阶,努力想爬升却无所得,又继续靠着几乎是同样的方式转回来F大调,还是双簧管演奏主旋律(29:23),才得到希望,小提琴则在其上装饰,这是两个乐器轮流当主角的时刻,最后小提琴终于自己也描述了希望,从而结束乐章。

第三乐章很好理解也短,布拉姆斯在庞大的第一乐章后,会让人产生这首协奏曲会很长也吃重的感觉,但在放置如歌的第二乐章,又接到此充满舞曲律动的乐章后,整首协奏曲就很轻盈精巧了,这是他的惯用手法。此乐章又回到第一乐章的D大调,算是自由的轮旋曲形式,与第一乐章管弦乐长长的序奏后小提琴独奏才出现不同,这里刚开始小提琴独奏就热情地奏出A段主题(32:16),2/4拍子,颇有加强后面那三个十六分符的效果,配以管絃乐的三连音(却被当作半拍,长度只有两个十六分音符),这是很不对称的节奏,带来特殊的推进力:

第一乐句以可爱活泼的断音结束,第二乐句也是如此,结尾却是关系调d小调,被认为具有吉普赛舞曲风格,即在快乐与鲜明节奏下,却是忧郁的结果,这又是他加上秋意色彩的方式。小提琴再度激励,乐团达到原来的D大调(33:.00),就拉出一堆上升下降的圆滑奏音符,兴奋地升了主音D,并解决到EB段就神奇的由
E大调开始(33:27),但D音还留存着,似乎不是很同意这样唐突的转调,还是很简单的先八度上行再下行(33:26),却藏有八分音符节奏与附点节奏的交错(这又是布拉姆斯难搞的惯技尴尬):

小提琴也以更细分的音符模仿这个进行,说实在第一主题第二主题都是满简单的旋律,却又内含复杂节奏,这让我想起一样东西~那就是机械,这个乐章确实有某种机械或发条玩具的味道。

又接回A段主题(34:15),并做了一些变化,C段从酷似第二乐章双簧管旋律的下降音阶开始(34:48),但这也是第一乐章第一主题后半的进行,并且由弦乐加以细分(35:10),乐团部分则奏出本乐章的A段主题变体,自此三个乐章被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小提琴又奏出华丽的先下上后向下音阶(35:39),以此接到型态类似的B段主题,调性也回归主调~D大调(35:46),以此轻松回归同调性的A段主题(36:53),这次不是由独奏小提琴开始,而是管弦乐团。喧闹一番后,独奏小提琴奏出刚刚的C段(37:17),又接到A段活泼的结束。


这首协奏曲被姚阿幸称为"很困难,是一位难相处的人所写的",如今看来,虽不是技巧最困难的,可是对独奏者与乐团来说都很棘手,不只曲子长,音符也变化多端充满大跳音程,节奏更是复杂,这已是布拉姆斯的招牌手法,柴可夫斯基对此曲也很不喜欢,认为缺乏深意,只是假装高深~但这些对音乐家不友善的地方,反而是对爱乐者的恩惠,因为都是增加精采度的要素,在布拉姆斯写完第二号交响曲的绝顶成熟期,他给了我们一首小提琴协奏曲,等于是在皇冠上镶嵌宝石,让音乐更加闪耀动人。

文/夏尔克

转载请注明源自 每日美剧 www.meirimeiju.com